针灸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优化方案的临床研究
目录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绪论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4-27页 |
1.西医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高胆固醇血症的概念 | 第14页 |
·血浆胆固醇的代谢 | 第14页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临床表现 | 第15页 |
·黄色瘤 | 第15页 |
·角膜弓 | 第15页 |
·游走性多关节炎 | 第15页 |
·诊断标准 | 第15-16页 |
·西医治疗方法 | 第16页 |
2.中医理论概述 | 第16-27页 |
·祖国医学对"血脂"的认识 | 第16-17页 |
·中医病因病机 | 第17-21页 |
·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 | 第17-18页 |
·高脂血症的中医病机 | 第18-21页 |
·从脾胃论之 | 第18-19页 |
·从肝胆论之 | 第19页 |
·从肾论之 | 第19-20页 |
·从痰瘀论之 | 第20-21页 |
·高脂血症的临床分型治则 | 第21-22页 |
·治痰以健脾调肝为重 | 第21页 |
·治瘀注重疏肝理气 | 第21页 |
·痰瘀胶结,肝脾肾并治 | 第21-22页 |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 | 第22-23页 |
·单味药物试验研究 | 第22页 |
·复方药物试验研究 | 第22-23页 |
·祛痰化浊方药 | 第22页 |
·化痰逐瘀法或活血化瘀方药 | 第22页 |
·健脾除痰化瘀方药 | 第22-23页 |
·疏肝柔肝和血方药 | 第23页 |
·滋补肝肾方药 | 第23页 |
·高脂血症的针灸治疗 | 第23-2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7-36页 |
1.一般资料 | 第27-29页 |
·病例来源 | 第27页 |
·诊断标准 | 第27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7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7页 |
·纳入标准 | 第27-28页 |
·排除标准 | 第28页 |
·中止试验标准 | 第28页 |
·剔除与脱落标准 | 第28页 |
·疗效标准 | 第28-29页 |
2.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治疗方法 | 第29-31页 |
·分组 | 第29-31页 |
·控制偏倚因素的措施 | 第31页 |
·临床观察 | 第31页 |
·数据录入与统计 | 第31页 |
3.结果 | 第31-36页 |
·试验前后TC值的变化 | 第31-33页 |
·试验前后症候积分的改变 | 第33-36页 |
第三部分 试验讨论与分析 | 第36-43页 |
1.试验的意义与目的 | 第36页 |
2.试验中经穴及针灸方法的选择依据 | 第36-40页 |
·经络及选穴探讨 | 第36-39页 |
·脾胃经穴 | 第36-37页 |
·背俞穴 | 第37-38页 |
·任脉经穴 | 第38-39页 |
·针灸方法的选择 | 第39-40页 |
·艾灸法 | 第39页 |
·电针 | 第39页 |
·穴位注射 | 第39-40页 |
3.观察指标的选择 | 第40页 |
·实验室观察指标 | 第40页 |
·中医症候观察指标 | 第40页 |
4.试验分析 | 第40-41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影响因素及其处理 | 第4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1页 |
5.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