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1章引言 | 第17-37页 |
1.1石煤钒矿提钒尾渣概况 | 第17-20页 |
1.1.1我国石煤钒矿资源概况 | 第17页 |
1.1.2我国石煤钒矿提钒工艺 | 第17-20页 |
1.1.3石煤钒矿提钒尾渣特点 | 第20页 |
1.2石煤钒矿提钒尾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2.1提钒尾渣制备水泥 | 第21-22页 |
1.2.2提钒尾渣制备墙体砖 | 第22-23页 |
1.2.3提钒尾渣制备地聚物 | 第23页 |
1.2.4提钒尾渣制备白炭黑 | 第23-24页 |
1.2.5提钒尾渣制备保温材料 | 第24-25页 |
1.2.6提钒尾渣制备微晶玻璃 | 第25页 |
1.2.7提钒尾渣制备陶粒 | 第25-26页 |
1.3石煤钒矿提钒尾渣制备陶粒研究现状 | 第26-33页 |
1.3.1陶粒的制备工艺及要求 | 第26-30页 |
1.3.2提钒尾渣制备陶粒时辅料选择的研究 | 第30-31页 |
1.3.3提钒尾渣制备陶粒的工艺研究 | 第31-33页 |
1.3.4提钒尾渣制备陶粒的性能优化研究 | 第33页 |
1.4课题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33-37页 |
1.4.1课题的提出 | 第33-34页 |
1.4.2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7页 |
第2章石煤钒矿酸浸提钒尾渣制备陶粒工艺含铝辅料遴选 | 第37-49页 |
2.1前言 | 第37页 |
2.2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37-38页 |
2.2.1实验试剂 | 第37页 |
2.2.2实验设备 | 第37-38页 |
2.3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2.4分析方法 | 第39页 |
2.4.1原辅料成分分析 | 第39页 |
2.4.2陶粒性能测试 | 第39页 |
2.5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2.5.1原辅料成分分析 | 第39-42页 |
2.5.2辅料种类遴选 | 第42-44页 |
2.5.3探索性实验研究 | 第44-46页 |
2.6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3章石煤钒矿酸浸提钒尾渣制备陶粒工艺优化研究 | 第49-67页 |
3.1前言 | 第49页 |
3.2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49-50页 |
3.2.1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3.2.2实验设备 | 第50页 |
3.3实验方法 | 第50页 |
3.4分析方法 | 第50-53页 |
3.4.1陶粒性能 | 第50-51页 |
3.4.2热重分析 | 第51-52页 |
3.4.3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 第52页 |
3.4.4微观形貌 | 第52页 |
3.4.5物相分析 | 第52页 |
3.4.6浸出毒性 | 第52-53页 |
3.5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65页 |
3.5.1焙烧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3.5.2焙烧时间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3.5.3预热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3.5.4烧结及膨胀机理分析 | 第59-64页 |
3.5.5优化的工艺参数 | 第64-65页 |
3.5.6浸出毒性分析 | 第65页 |
3.6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提钒尾渣制备陶粒过程中硫释放规律研究 | 第67-77页 |
4.1前言 | 第67页 |
4.2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67页 |
4.2.1实验试剂 | 第67页 |
4.2.2实验设备 | 第67页 |
4.3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4.4分析方法 | 第68页 |
4.5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5页 |
4.5.1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 第68-69页 |
4.5.2碳硫含量分析 | 第69-71页 |
4.5.3硫释放机理分析 | 第71-74页 |
4.5.4热力学计算 | 第74-75页 |
4.6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结论与展望 | 第77-81页 |
5.1结论 | 第77-79页 |
5.2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