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0-19页 | 
| (一)行政许可标准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 1.行政许可标准化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2.行政许可标准化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 (二)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2.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一、行政许可标准化概述 | 第19-28页 | 
| (一)行政许可标准化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 1.行政许可 | 第19页 | 
| 2.政务服务 | 第19-20页 | 
| 3.行政许可标准化 | 第20页 | 
| (二)行政许可标准化的内容 | 第20-23页 | 
| 1.行政许可场地设施标准化 | 第20-21页 | 
| 2.行政许可权目录标准化 | 第21页 | 
| 3.行政许可受理条件标准化 | 第21-22页 | 
| 4.行政许可审查内容标准化 | 第22页 | 
| 5.行政许可办事流程标准化 | 第22-23页 | 
| 6.行政许可数据标准化 | 第23页 | 
| (三)行政许可标准化意义 | 第23-28页 | 
| 1.是控制行政许可权的需要 | 第24页 | 
| 2.是规范行政许可运行的需要 | 第24-25页 | 
| 3.是简化许可程序的需要 | 第25-26页 | 
| 4.是提高行政许可效率的需要 | 第26页 | 
| 5.是实现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的需要 | 第26-28页 | 
| 二、行政许可标准化实践 | 第28-32页 | 
| (一)政务服务改革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 1.政务服务中心基础建设得到发展 | 第28页 | 
| 2.行政许可事项的变化 | 第28-29页 | 
| 3.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不断出台 | 第29页 | 
| (二)各地行政许可标准化改革及经验 | 第29-32页 | 
| 1.武侯区行政许可标准化改革及经验 | 第29-30页 | 
| 2.新泰市行政许可标准化改革及经验 | 第30页 | 
| 3.天津市行政许可标准化改革及经验 | 第30-31页 | 
| 4.深圳市行政许可标准化改革及经验 | 第31-32页 | 
| 三、行政许可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 (一)行政许可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 1.行政许可目录标准化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定标准 | 第32页 | 
| 2.受理条件标准化难以摆脱许可内容关联而形式化 | 第32-33页 | 
| 3.许可条件标准化难以摆脱许可事项个体差异而统一化 | 第33页 | 
| 4.数据标准化缺乏统一标准 | 第33-34页 | 
| 5.掌握行政许可标准的专业人才缺乏 | 第34-35页 | 
| (二)行政许可标准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 1.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约束 | 第35-36页 | 
| 2.受传统行政许可方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行政许可事项专业性、复杂性所致 | 第37-38页 | 
| 4.行政许可标准化必须与信息共享、电子政务同步推进 | 第38-40页 | 
| 四、完善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议 | 第40-48页 | 
| (一)将行政许可标准化纳入法治轨道 | 第40-41页 | 
| 1.加强对行政许可制度的问责 | 第40页 | 
| 2.加强行政许可制度的监督 | 第40-41页 | 
| 3.强化法律手段的规制作用 | 第41页 | 
| (二)加快许可权目录、行政许可受理条件、行政许可审查内容的标准化建设 | 第41-43页 | 
| 1.许可权目录的标准化 | 第41-42页 | 
| 2.行政许可受理条件的标准化 | 第42页 | 
| 3.行政许可审查内容的标准化 | 第42-43页 | 
| (三)建立与行政许可标准化相配套的制度 | 第43-45页 | 
| 1.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 第43-44页 | 
| 2.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共享 | 第44-45页 | 
| (四)改革完善行政许可标准化支撑体系 | 第45-48页 | 
| 1.强化行政许可管理体制改革 | 第45页 | 
| 2.加强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 第45-46页 | 
| 3.行政许可人才队伍建设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注释 | 第49-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