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章 农业保险相关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4-22页 |
第一节 农业保险概述 | 第14-17页 |
一、农业保险的内涵 | 第14页 |
二、农业保险的分类 | 第14-16页 |
三、农业保险的作用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农业保险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一、风险事故的发生具有伴发性 | 第17页 |
二、农业保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 第17页 |
三、农业保险的对象具有分散性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区别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扩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22-35页 |
第一节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22-29页 |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探索阶段 | 第22-24页 |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自行试点阶段 | 第24-27页 |
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试点阶段 | 第27-29页 |
第二节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主要成效 | 第29-30页 |
一、政府建立了支农的新机制 | 第29页 |
二、保险公司积累了支农的新经验 | 第29页 |
三、农民得到了支农的新实惠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1页 |
一、农业保险品种少,费率无差异 | 第30页 |
二、保险金额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 第30-31页 |
三、理赔难度大,保险公司运营成本高 | 第31页 |
四、缺乏法律保障和约束 | 第31页 |
五、缺乏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 | 第31页 |
第四节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一、部门对农业保险认识存在片面性 | 第32页 |
二、农户对保费的承担能力有限 | 第32-34页 |
三、参保人道德约束缺失 | 第34页 |
四、缺乏专业农业保险从业人员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典型经验及启示 | 第35-44页 |
第一节 我国个别省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验 | 第35-39页 |
一、上海"安信"模式——政府扶持推动、市场化运作 | 第36-37页 |
二、新疆模式——兵团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 | 第37-38页 |
三、上海、新疆的经验借鉴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国外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 第39-44页 |
一、日本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 第40页 |
二、印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 第40-44页 |
第四章 黑龙江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原则及对策思路 | 第44-49页 |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44-45页 |
一、指导思想 | 第44页 |
二、基本原则 | 第44-45页 |
第二节 黑龙江省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思路 | 第45-49页 |
一、坚持政府推动 | 第45-46页 |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46页 |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商业运作 | 第46-47页 |
四、鼓励探索创新,逐步完善农业保险的支持体系 | 第47页 |
五、建立农业保险风险准备金和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 第47页 |
六、加强舆论宣传 | 第47-48页 |
七、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