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碳出行为导向的出行特征与住区规划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使低碳发展观得以肯定 | 第9-10页 |
| ·城市交通是影响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10-11页 |
| ·住区规划影响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住区 | 第13-14页 |
| ·居民出行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 第2章 基础研究 | 第20-40页 |
| ·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 第20-28页 |
| ·出行强度 | 第20-23页 |
| ·出行目的 | 第23-24页 |
| ·出行方式 | 第24-26页 |
| ·出行时间与空间分布 | 第26-28页 |
| ·低碳出行分析 | 第28-31页 |
| ·低碳 | 第28页 |
| ·低碳出行 | 第28-29页 |
| ·低碳出行方式 | 第29-31页 |
| ·我国住区规划建设的现状特征 | 第31-39页 |
| ·住区选址向郊区扩展 | 第31-35页 |
| ·住区规模趋向大盘化 | 第35-38页 |
| ·住区内部环境成为规划建设的重点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住区规划要素与低碳出行分析 | 第40-61页 |
| ·空间布局与低碳出行 | 第41-48页 |
| ·邻里单元模式与低碳出行分析 | 第41-42页 |
| ·传统邻里发展模式(TND)与低碳出行分析 | 第42-45页 |
| ·公共交通主导发展模式(TOD)与低碳出行分析 | 第45-48页 |
| ·道路系统与低碳出行 | 第48-53页 |
| ·城市道路网结构与低碳出行分析 | 第48-50页 |
| ·城市支路网与低碳出行分析 | 第50页 |
| ·封闭住区影响低碳出行方式的选择 | 第50-51页 |
| ·影响住区低碳出行的规范条例分析 | 第51-53页 |
| ·公共服务设施与低碳出行 | 第53-58页 |
|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式 | 第54-55页 |
| ·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建设模式 | 第55-57页 |
|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方式 | 第57-58页 |
| ·绿化景观与低碳出行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4章 以低碳出行为导向的住区规划策略 | 第61-92页 |
| ·以低碳出行为导向的住区规划目标 | 第61-65页 |
| ·有利于减少居民出行 | 第61-62页 |
| ·有利于非机动车出行 | 第62-64页 |
| ·有利于公共交通出行 | 第64-65页 |
| ·以低碳出行为导向的住区规划原则 | 第65-67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65-66页 |
| ·开放共享原则 | 第66页 |
| ·人性化原则 | 第66-67页 |
| ·有利于减少居民出行的住区规划策略 | 第67-78页 |
| ·建构功能混合的住区空间布局 | 第67-71页 |
| ·构建与城市互动的住区绿化景观 | 第71-72页 |
| ·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 第72-78页 |
| ·有利于非机动车出行的住区规划策略 | 第78-86页 |
| ·设置适宜的住区封闭规模 | 第78-82页 |
| ·建立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 | 第82-84页 |
| ·采用开放均衡的住区规划布局 | 第84-86页 |
| ·有利于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住区规划策略 | 第86-90页 |
| ·采用与城市道路网相协调的住区路网 | 第86-87页 |
| ·建立适合公交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 第87-89页 |
| ·减少住区内部停车,在外围设置集中停车场 | 第89-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100页 |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