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及危害 | 第10-12页 |
·机动车尾气NOx 净化技术 | 第12-18页 |
·汽油机尾气NOx 净化技术 | 第12-13页 |
·柴油机尾气NOx 净化技术 | 第13-18页 |
·NOx 吸附材料的性能 | 第18-20页 |
·载体 | 第18-19页 |
·活性组分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装置 | 第22-23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系统 | 第22-23页 |
·催化剂反应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24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24-25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8页 |
第3章 Ni-Al 催化剂吸附NOx 的性能研究 | 第28-42页 |
·NOx 储存实验 | 第28-31页 |
·温度对NOx 存储过程的影响 | 第28-29页 |
·镍铝比对催化剂NOx 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29-31页 |
·NOx 存储后的程序升温脱附 | 第31-35页 |
·吸附温度对脱附过程的影响 | 第31-32页 |
·镍铝比对NOx 脱附量的影响 | 第32-35页 |
·催化剂的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5-36页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 第36-37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37-38页 |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38-39页 |
·原位红外光谱(FI-IR) | 第39-41页 |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第4章 等离子体制备Ni-Al 催化剂NOx 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2-62页 |
·NOx 储存实验 | 第42-46页 |
·不同功率等离子场处理对存储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温度对NOx 存储过程的影响 | 第43-44页 |
·等离子处理对催化剂的NOx 存储过程的影响 | 第44-46页 |
·NOx 存储后的程序升温脱附 | 第46-50页 |
·不同功率等离子体处理对脱附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吸附温度对NOx 脱附过程的影响 | 第47-48页 |
·等离子处理对催化剂NOx 脱附过程的影响 | 第48-50页 |
·催化剂的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50-52页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 第52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52-53页 |
·TEM 结果 | 第53-54页 |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54-55页 |
·原位红外光谱(FI-IR) | 第55-57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57-60页 |
·本章小节 | 第60-62页 |
第5章 等离子体与低碳烃协同脱除NOx | 第62-69页 |
·低碳烃脱除NO 的热力学分析 | 第62-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8页 |
·实验装置 | 第64-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试验结果 | 第65-68页 |
·本章小节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