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现象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1章 方兴未艾的网络恶搞现象 | 第11-18页 | 
| ·走进日常生活的网络恶搞 | 第11-13页 | 
| ·恶搞的渊源 | 第13-16页 | 
| ·网络恶搞的界定 | 第16-18页 | 
| 第2章 网络恶搞的特性 | 第18-32页 | 
| ·恶搞主体的草根性 | 第18-21页 | 
| ·恶搞手法的仿讽张力(戏仿、反讽艺术手法) | 第21-25页 | 
| ·恶搞初衷的通俗性、娱乐性 | 第25-28页 | 
| ·恶搞对象的互文性 | 第28-32页 | 
| 第3章 网络恶搞盛行的原因 | 第32-46页 | 
| ·文化背景 | 第32-37页 | 
|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全球化语境,倡导文化多元 | 第34-35页 | 
| ·无厘头风格作品的风靡 | 第35-37页 | 
| ·大众文化心理 | 第37-42页 | 
| ·大众的文化认同与自觉 | 第37-38页 | 
| ·读者审美期待的转变 | 第38-41页 | 
| ·情感宣泄和精神娱乐 | 第41-42页 | 
| ·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 | 第42-46页 | 
| ·互联网传播的技术支持 | 第42-43页 | 
| ·总体宽松的社会环境 | 第43-44页 | 
| ·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 | 第44-46页 | 
| 第4章 网络“恶搞”的影响与对其“期待” | 第46-55页 | 
|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第46-48页 | 
| ·汲取艺术的养分 | 第48-51页 | 
| ·对恶搞创作的建议 | 第51-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