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品格证据的涵义及其相关性分析 | 第11-20页 |
·品格与品格证据的涵义 | 第11-15页 |
·品格的涵义 | 第11-13页 |
·品格证据的涵义 | 第13-15页 |
·品格证据相关性考察 | 第15-20页 |
·相关性的两种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品格证据的相关性 | 第17-20页 |
第2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运用品格证据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人格行为理论 | 第20页 |
·刑罚个别化原则 | 第20-21页 |
·刑法谦抑思想 | 第21页 |
·教育刑理论 | 第21-22页 |
·再社会化理论 | 第22页 |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 第22-23页 |
第3章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品格证据的现状 | 第23-29页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品格证据的立法现状 | 第23-26页 |
·《刑法》中的相关体现 | 第23-24页 |
·其他法律与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 | 第24-25页 |
·国际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 第25-26页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品格证据部分地区的实践及其局限性 | 第26-29页 |
·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 | 第26-27页 |
·局限性 | 第27-29页 |
第4章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品格证据规则的构建与运用 | 第29-41页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品格证据规则的构建 | 第29-37页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品格证据的表现形式与法律属性 | 第29-34页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品格证据规则的内容 | 第34-37页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品格证据的具体运用 | 第37-41页 |
·在侦查阶段中的运用 | 第37页 |
·在审查起诉中的运用 | 第37-38页 |
·在法庭审理中的运用 | 第38-40页 |
·在执行中的运用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资料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