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集的免疫危险理论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模糊理论与模糊模式识别 | 第12-16页 |
·模糊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模糊数学的相关概念 | 第13页 |
·模糊模式识别 | 第13-15页 |
·模糊模式识别过程 | 第14页 |
·F-PR 推理机制 | 第14-15页 |
·模糊模式识别特点 | 第15页 |
·模糊数学与模糊模式识别的关系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危险理论与危险理论发展现状 | 第16-20页 |
·传统SNS 模型 | 第16-17页 |
·SNS 模型的核心思想 | 第16页 |
·SNS 模型的存在的缺陷 | 第16-17页 |
·危险理论(DT) | 第17-18页 |
·危险理论的产生 | 第17-18页 |
·危险理论在SNS 中的表示 | 第18页 |
·危险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应用比较 | 第18-19页 |
·危险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四章 危险信号定义 | 第20-28页 |
·基于遗传优化的危险信号定义(DSDBGO) | 第20-24页 |
·遗传优化的起源和应用 | 第20页 |
·遗传优化的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遗传优化的危险定义方法 | 第22-24页 |
·基于模糊集的危险信号定义(DSDBF) | 第24-27页 |
·危险隶属度的计算 | 第24-26页 |
·危险检测模板定义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危险理论模型设计 | 第28-38页 |
·模糊危险模型结构 | 第28-29页 |
·检测方法 | 第29-32页 |
·相关数据库 | 第29-30页 |
·危险检测算法(DDA) | 第30-32页 |
·危险分类处理 | 第32-33页 |
·危险分类的过程 | 第32页 |
·危险分类的界限设定 | 第32-33页 |
·危险的消除 | 第33-35页 |
·危险的消除过程 | 第33-34页 |
·危险的消除方案 | 第34页 |
·危险消除算法(DEA) | 第34-35页 |
·相关公式原理解释 | 第35-36页 |
·模糊理论的危险模型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9页 |
·抗体与抗原的模式匹配分析 | 第38-39页 |
·危险检测效果演示 | 第39-46页 |
·DDA 算法数据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实验数据参数环境设定分析 | 第41-43页 |
·检测结果预测分析 | 第43-46页 |
·DDA 算法与其它入侵检测算法结果比较 | 第46-48页 |
·危险消除预测效果分析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工作总结 | 第49-50页 |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