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综述 | 第9-15页 |
·鹌鹑的遗传资源 | 第9-10页 |
·鹌鹑的种类和分布 | 第9页 |
·鹌鹑的主要品种、品系及配套系 | 第9页 |
·鹌鹑的价值 | 第9-10页 |
·鹌鹑羽色遗传的研究 | 第10-12页 |
·鹌鹑羽色的类型 | 第10-11页 |
·鹌鹑羽色的主要遗传方式 | 第11-12页 |
·鹌鹑羽色遗传机制及其在自别雌雄配套系中的应用 | 第12页 |
·鹌鹑羽色育种 | 第12-13页 |
·鹌鹑染色体研究进展 | 第13页 |
·鹌鹑微卫星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第2章 蛋用黑羽鹌鹑遗传机制的研究及纯化 | 第15-30页 |
·引言 | 第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试验材料来源 | 第15页 |
·实验设施 | 第15-16页 |
·试验设计 | 第1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6-26页 |
·杂交结果和杂交亲本基因型 | 第16-21页 |
·自交结果及杂交亲本基因型的验证 | 第21-24页 |
·黑羽鹌鹑的纯化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6-29页 |
·黑羽突变体的遗传机制 | 第26-28页 |
·蛋用鹌鹑羽色基因互作关系及其意义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蛋用黑羽鹌鹑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研究 | 第30-44页 |
·引言 | 第30页 |
·蛋用黑羽鹌鹑繁殖性能及早期生长发育规律 | 第30-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黑羽鹌鹑外貌特征 | 第33-37页 |
·讨论 | 第37页 |
·蛋用黑羽鹌鹑主要产蛋性能 | 第37-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蛋用黑羽鹌鹑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44-50页 |
·引言 | 第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鹌鹑染色体标本片制备的方法 | 第44-45页 |
·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46页 |
·二倍体(2n)细胞染色体数目 | 第45页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45-4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6-48页 |
·关于黑羽鹌鹑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46-48页 |
·关于制备方法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蛋用黑羽鹌鹑微卫星分析 | 第50-62页 |
·引言 | 第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试验材料 | 第50-51页 |
·试验方法 | 第51-53页 |
·统计方法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黑羽鹌鹑基因组DNA 电泳图 | 第53-54页 |
·微卫星座位PCR 扩增产物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图 | 第54页 |
·黑羽鹌鹑9 个微卫星座位不同基因型电泳图 | 第54-57页 |
·黑羽鹌鹑9 个微卫星座位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 第57-60页 |
·微卫星座位的基因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及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60页 |
·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 | 第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关于黑羽鹌鹑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60-61页 |
·关于微卫星位点在黑羽鹌鹑群体中的平衡性 | 第61页 |
·关于基因组DNA 的提取方法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创新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