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未老 爱恨年轻--评“恶魔诗人”于赓虞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期诗作的浪漫色彩及颓废苗头 | 第10-20页 |
一 浪漫主义是主色调 | 第10-12页 |
二 唯美颓废精神的初现 | 第12-13页 |
三 象征主义的初现 | 第13页 |
四 初期的格律 | 第13-15页 |
五 发展宗白华的诗歌“三美”理论 | 第15-17页 |
六 “纯粹的诗歌”的最早提倡者 | 第17-19页 |
七 痛苦的转向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中期诗作——唯美颓废的尽情绽放 | 第20-36页 |
一 唯美——颓废主义的张扬 | 第20-21页 |
二 发起成立新月派 | 第21-22页 |
三 第一个纯粹的格律诗人 | 第22-24页 |
四 第一个唯美——颓废主义文人 | 第24页 |
五 于赓虞和徐志摩、闻一多的关系 | 第24-25页 |
六 于赓虞和恶魔派 | 第25-29页 |
七 摩罗派的光彩 | 第29-32页 |
八 于赓虞的传统文化渊源 | 第32-34页 |
九 于赓虞唯美——颓废主义的时代根源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后期诗作的象征性及诗体的成熟 | 第36-44页 |
一 于赓虞和普罗文学的碰撞 | 第36-38页 |
二 于赓虞象征主义的特色 | 第38-42页 |
三 对诗歌创作的逐渐放弃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