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近海经济区汽车工业园区域能源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国内外能源资源现状 | 第11页 |
1.1.2 沈阳近海经济区规划简介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区域能源规划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能源规划模型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区域能源规划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工业园区区域能源规划模式研究 | 第17-21页 |
2.1 工业园区区域能源规划方法研究 | 第17-20页 |
2.1.1 设定区域节能目标 | 第17页 |
2.1.2 工业园区可利用能源资源量潜力分析 | 第17-18页 |
2.1.3 区域建筑负荷预测 | 第18页 |
2.1.4 需求侧建筑能源规划 | 第18-19页 |
2.1.5 区域能源系统规划 | 第19页 |
2.1.6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的环境性能评价 | 第19-20页 |
2.2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需求侧可再生能源潜力分析 | 第21-25页 |
3.1 区域概况 | 第21页 |
3.2 可再生能源潜力分析 | 第21-24页 |
3.2.1 生物质能源 | 第21页 |
3.2.2 风能 | 第21-22页 |
3.2.3 地热能 | 第22-2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工业园区建筑动态负荷预测研究 | 第25-39页 |
4.1 工业园区建筑分类简化法 | 第25-26页 |
4.2 动态负荷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6-31页 |
4.2.1 建筑模型因子分析 | 第26页 |
4.2.2 内部热因子分析 | 第26-31页 |
4.3 动态负荷预测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4.3.1 涂装车间典型建筑 | 第31-32页 |
4.3.2 焊装车间典型建筑 | 第32-33页 |
4.3.3 冲压车间典型建筑 | 第33-34页 |
4.3.4 试制车间典型建筑 | 第34-35页 |
4.3.5 调试检测车间典型建筑 | 第35-36页 |
4.3.6 总装车间典型建筑 | 第36-37页 |
4.4 动态负荷预测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4.4.1 逐时动态负荷 | 第37-38页 |
4.4.2 单位负荷指标法预测负荷 | 第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能源系统规划方案 | 第39-63页 |
5.1 区域能源系统 | 第39页 |
5.1.1 区域热源系统 | 第39页 |
5.1.2 区域冷源系统 | 第39页 |
5.2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节能研究 | 第39-45页 |
5.2.1 工程概况 | 第39-40页 |
5.2.2 淋浴热水负荷核算 | 第40-42页 |
5.2.3 设备组件说明 | 第42-45页 |
5.3 车厢焊装车间弧焊工位通风除尘研究 | 第45-53页 |
5.3.1 工艺对设备需求 | 第45页 |
5.3.2 焊烟治理后各项技术参数: | 第45页 |
5.3.3 方案设计 | 第45页 |
5.3.4 系统设置: | 第45-46页 |
5.3.5 变频节能技术原理: | 第46-48页 |
5.3.6 系统组件说明: | 第48-53页 |
5.4 焊装车间直燃型控温送风机组研究 | 第53-61页 |
5.4.1 工艺对设备需求 | 第53-54页 |
5.4.2 设备组件说明 | 第54-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情况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