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含风电电力系统运行决策与分析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1.2.1 风电功率预测不确定性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2.3 随机潮流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5-29页 |
第二章 风电功率预测条件不确定性模型 | 第29-56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copula理论 | 第29-32页 |
2.3 条件normal copula模型 | 第32-35页 |
2.4 条件pair copula模型及其采样方法 | 第35-42页 |
2.4.1 pair copula模型 | 第35-36页 |
2.4.2 简化pair copula模型 | 第36-38页 |
2.4.3 简化pair copula建模及采样方法 | 第38-40页 |
2.4.4 条件pair copula模型及采样方法 | 第40-42页 |
2.5 算例分析 | 第42-54页 |
2.5.1 风电功率统计特性分析 | 第43-45页 |
2.5.2 简化pair copula模型检验 | 第45-47页 |
2.5.3 单风场风电功率仿真算例 | 第47-50页 |
2.5.4 多风场风电功率仿真算例 | 第50-5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考虑风电完全消纳的仿射可调鲁棒机组组合 | 第56-72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传统机组组合 | 第57-58页 |
3.3 基于广义椭球不确定集合的仿射可调鲁棒机组组合 | 第58-62页 |
3.3.1 仿射可调鲁棒机组组合模型 | 第58-60页 |
3.3.2 鲁棒机组组合模型求解方法 | 第60-62页 |
3.4 广义椭球不确定集合参数的选取 | 第62-66页 |
3.4.1 基于不确定量一般形式分布特性的不确定集合参数确定方法 | 第62-65页 |
3.4.2 关于其他参数确定方法的讨论 | 第65-66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66-7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提高风电消纳区间的仿射可调鲁棒机组组合 | 第72-88页 |
4.1 引言 | 第72-73页 |
4.2 电热联合系统运行模型 | 第73-74页 |
4.3 提升风电消纳区间的仿射可调鲁棒机组组合 | 第74-80页 |
4.3.1 风场允许出力区间 | 第75-76页 |
4.3.2 仿射策略 | 第76-77页 |
4.3.3 鲁棒机组组合模型求解 | 第77-80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80-87页 |
4.4.1 算例系统描述 | 第80-82页 |
4.4.2 供热机组调节能力分析 | 第82-85页 |
4.4.3 鲁棒机组组组合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 第85-8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基于多维降维技术的随机潮流计算方法 | 第88-102页 |
5.1 引言 | 第88页 |
5.2 随机潮流概述 | 第88-89页 |
5.3 多维降维技术 | 第89-92页 |
5.4 基于多维降维技术的随机潮流计算 | 第92-95页 |
5.4.1 含不确定负荷的随机潮流子问题 | 第92-93页 |
5.4.2 含不确定风电的随机潮流子问题 | 第93-94页 |
5.4.3 基于多维降维技术的随机潮流计算流程 | 第94-95页 |
5.5 算例分析 | 第95-101页 |
5.5.1 多维降维技术有效性检验 | 第96-98页 |
5.5.2 相关性对结果的影响 | 第98-99页 |
5.5.3 多机功率平衡策略对结果的影响 | 第99-10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02-10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2-103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0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6页 |
附录 | 第116-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25-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7-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