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江淮大豆种质资源耐储藏特性遗传变异与QTL定位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1 作物种子储藏特性及其鉴定第13-15页
        1.1.1 种子活力与耐储藏性第13页
        1.1.2 影响种子耐储藏性的因素第13-14页
        1.1.3 种子耐储藏性鉴定技术第14-15页
        1.1.4 耐储藏鉴定指标第15页
    1.2 储藏过程中作物种子变化特点第15-18页
        1.2.1 脂质过氧化第15-16页
        1.2.2 酶活性第16页
        1.2.3 呼吸作用和ATP含量变化第16-17页
        1.2.4 贮藏物质第17页
        1.2.5 有毒物质的积累和内源激素变化第17页
        1.2.6 种子遗传物质变化第17-18页
    1.3 主要农作物种子耐储藏性种质鉴定与QTL定位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1 大豆第18-19页
        1.3.2 禾谷类第19-20页
        1.3.3 油料作物第20页
    1.4 QTL定位主要方法第20-22页
        1.4.1 连锁分析第20-21页
        1.4.2 关联分析第21-22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23-29页
    2.1 试验材料第23-25页
    2.2 试验设计与性状调查第25-26页
        2.2.1 大豆种子老化方法第25-26页
        2.2.2 种子发芽实验与调查的性状及指标第26页
    2.3 分子标记开发与遗传图谱构建第26-27页
    2.4 统计分析方法第27-29页
        2.4.1 群体结构分析第27页
        2.4.2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第27页
        2.4.3 QTL定位方法第27-29页
第三章 老化处理下YHSBLP群体种子活力表现与耐储藏种质筛选第29-39页
    3.1 种子人工老化处理方法的确定第29页
    3.2 种子发芽相关性状间相关分析第29-31页
    3.3 自然老化下YHSBLP群体种子发芽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第31-32页
    3.4 人工老化下YHSBLP群体种子发芽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第32-33页
    3.5 自然和人工老化处理下鉴定指标的相关分析第33页
    3.6 江淮夏播大豆育种种质群体耐储藏种质筛选第33-36页
        3.6.1 种子耐储藏性的分级第33-34页
        3.6.2 耐储藏材料发掘与特性分析第34-36页
    3.7 讨论第36-39页
第四章 YHSBLP群体耐储藏性QTL关联定位第39-63页
    4.1 YHSBLP群体自然老化下种子发芽相关性状关联定位第39-49页
        4.1.1 群体结构分析第39-40页
        4.1.2 YHSBLP群体连锁不平衡分析第40-41页
        4.1.3 与目标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与染色体区段第41-49页
    4.2 人工老化下种子发芽相关性状关联定位第49-57页
        4.2.1 群体结构分析第49-50页
        4.2.2 群体连锁不平衡分析第50页
        4.2.3 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与染色体区段第50-57页
    4.3 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处理下共同检测到的QTL位点第57-61页
    4.4 讨论第61-63页
第五章 2个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耐储藏特性鉴定与QTL定位第63-75页
    5.1 自然和人工老化处理下种子发芽相关性状遗传变异第63-65页
    5.2 自然老化种子发芽相关性状连锁定位结果第65-68页
    5.3 人工老化种子发芽相关性状连锁定位第68-71页
    5.4 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处理下同时检测到的位点第71页
    5.5 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的比较分析第71-73页
    5.6 讨论第73-75页
全文结论与创新之处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干挂型材对钢筋混凝土柱减爆防护效果研究
下一篇:层状TI饱和半空间中三维凹陷地形和洞室对弹性波的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