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1.2 微藻细胞生长特性及脂肪酸生物合成 | 第11-14页 |
1.2.1 微藻的营养方式 | 第11页 |
1.2.2 微藻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 第11-12页 |
1.2.3 营养元素对微藻生长代谢的影响 | 第12-14页 |
1.3 微藻高产脂肪酸的方法 | 第14-15页 |
1.3.1 两阶段培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胁迫条件对藻细胞内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15页 |
1.4 微藻中脂肪酸品质特性 | 第15-17页 |
1.5 微藻细胞中活性氧产生及抗氧化系统 | 第17-20页 |
1.5.1 活性氧的产生及作用机制 | 第17-18页 |
1.5.2 抗氧化物酶抗氧化机制 | 第18-19页 |
1.5.3 活性氧产生与脂肪酸积累的关系 | 第19-20页 |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6.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6.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代谢及生长动力学研究 | 第22-36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光生物反应器及实验系统的设计 | 第22-24页 |
2.2.1 反应器结构 | 第22-23页 |
2.2.2 实验系统搭建 | 第23-24页 |
2.3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2.3.1 藻种与培养基 | 第24-25页 |
2.3.2 蛋白核小球藻的两阶段培养 | 第25页 |
2.3.3 主要的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3.4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2.4.1 不同营养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 | 第27-31页 |
2.4.2 不同营养条件对藻细胞内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2.4.3 不同浓度氮源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动力学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蛋白核小球藻的脂肪酸积累及其品质评价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3.2.1 主要的试剂及设备仪器 | 第36-37页 |
3.2.2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7-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3.3.1 不同营养条件对藻细胞脂肪酸产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2 不同营养条件下藻细胞的脂肪酸组成 | 第41-44页 |
3.3.3 不同培养条件下藻细胞的脂肪酸品质评价 | 第44-46页 |
3.3.4 不同营养条件下脂肪酸主成份分析及聚类分析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蛋白核小球藻细胞内活性氧与抗氧化体系的研究 | 第50-60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0-52页 |
4.2.1 主要的试剂及设备仪器 | 第50-51页 |
4.2.2 分析测定方法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4.3.1 营养胁迫下微藻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 | 第52-55页 |
4.3.2 活性氧与脂肪酸的关系分析 | 第55-58页 |
4.3.3 胁迫条件下胞内抗氧化系统的研究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附录 | 第76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6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