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增韧研究

提要第1-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引言第11页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第11-14页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分类第12页
     ·树脂基复合材料组分的作用第12-13页
     ·高性能树脂的分类第13-14页
     ·高性能热固性树脂的发展第14页
   ·热固性聚酰亚胺基体树脂第14-17页
     ·热固性聚酰亚胺发展简介第15-16页
     ·乙炔基热固性聚酰亚胺的发展第16-17页
   ·热固性树脂增韧研究第17-26页
     ·聚合物增韧方法第18-19页
     ·聚合物增韧机理第19-24页
     ·“离位”增韧方法第24-26页
   ·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增韧的发展现状第26-27页
   ·本论文设计思想第27-29页
第二章 基体树脂和热塑性增韧树脂的合成第29-47页
   ·引言第29页
   ·原料第29-30页
   ·测试表征第30-31页
   ·树脂合成第31-35页
     ·热固性基体树脂的合成第32页
     ·热塑性增韧树脂的合成第32-35页
   ·热固性基体树脂的性能研究第35-41页
     ·红外分析(FT-IR)第35-37页
     ·质谱分析(MS)第37页
     ·紫外透过光谱分析(UV)第37-38页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DSC)第38-39页
     ·动态力学分析(DMA)第39页
     ·热重分析(TGA)第39-40页
     ·流变学研究第40-41页
   ·热塑性增韧树脂的性能研究第41-46页
     ·粘度性能研究第41-42页
     ·热性能研究第42-43页
     ·透过性能研究第43-44页
     ·机械性能研究第44-46页
   ·本章 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可溶性聚芳醚酮改性热固性聚酰亚胺第47-57页
   ·引言第47页
   ·实验部分第47-48页
   ·测试与表征第48页
   ·增韧树脂的溶解性研究第48-50页
     ·SEM 测试第49-50页
   ·聚合物的热性能研究第50-52页
     ·DSC 测试第51页
     ·TGA 测试第51-52页
   ·聚合物相形态分析研究第52-56页
   ·本章 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不同类型热塑性聚酰亚胺改性热固性树脂第57-88页
   ·引言第57页
   ·实验部分第57-61页
     ·实验原料第57-58页
     ·测试表征第58-59页
     ·共混薄膜的制备第59-61页
   ·热塑性树脂的选择第61-66页
     ·玻璃化转变温度第61页
     ·热失重温度第61-62页
     ·相形态研究第62-64页
     ·共混物的机械性能第64-66页
   ·(BPADA/ODA)热塑性树脂增韧研究第66-73页
     ·共混薄膜的制备第66页
     ·热稳定性研究第66-68页
     ·共混物相容性研究第68-69页
     ·相形态研究第69-70页
     ·浊点(cloud point)研究第70-72页
     ·机械性能研究第72-73页
   ·(s-BPDA/ODA)热塑性树脂增韧研究第73-79页
     ·共混薄膜的制备第73页
     ·热稳定性研究第73-74页
     ·共混物相容性研究第74-75页
     ·相形态研究第75-77页
     ·透过性研究第77-78页
     ·机械性能研究第78-79页
   ·(s-BPDA/p-TPEQ)热塑性树脂增韧研究第79-87页
     ·共混薄膜的制备第79页
     ·热稳定性研究第79-81页
     ·透过性研究第81-82页
     ·相形态研究第82-85页
     ·机械性能研究第85-87页
   ·本章 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增韧研究第88-108页
   ·引言第88-90页
   ·实验原料第90页
     ·所用树脂第90页
     ·增强纤维第90页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90-91页
     ·树脂和碳纤维的浸润以及烘干第90-91页
     ·样品的剪裁及成型第91页
   ·测试表征第91-94页
     ·CAI 测试第91-92页
     ·弯曲性能测试第92-93页
     ·拉伸性能测试第93页
     ·形态研究第93-94页
   ·冲击压缩后形貌研究第94-99页
     ·冲击压缩后外部形貌第94-95页
     ·冲击压缩后内部形貌第95-96页
     ·刻蚀前SEM 分析第96-98页
     ·刻蚀后SEM 分析第98-99页
   ·不同增韧剂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99-107页
     ·CAI 结果研究第99-100页
     ·三点弯曲测试分析第100-102页
     ·碳纤维增强材料拉伸性能研究第102-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作者简历第116-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17-118页
中文摘要第118-121页
Abstract第121-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柴油车尾气四效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下一篇:基于偶氮苯的光调控人工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