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交通运输经济和邮电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网约车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5-1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5页
    2.2 理论基础第15-17页
        2.2.1 公共治理理论第15-16页
        2.2.2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第16-17页
第3章 网约车的兴起及其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第17-21页
    3.1 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弊端第17页
    3.2 网约车的兴起和发展现状第17-19页
        3.2.1 “互联网+”催生网约车第17-18页
        3.2.2 网约车的迅速发展第18-19页
    3.3 网约车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影响第19-21页
        3.3.1 网约车增加了出租车行业的运力供给第19页
        3.3.2 网约车给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冲击第19-21页
第4章 我国网约车监管及其问题第21-27页
    4.1 网约车产生的社会问题第21-22页
        4.1.1 网约车发展迅猛冲击了整个交通运营系统第21页
        4.1.2 网约车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第21-22页
    4.2 政府对网约车监管的现状第22-24页
        4.2.1 网约车的出租车身份认同第22-23页
        4.2.2 国家层面鼓励网约车发展第23页
        4.2.3 地方政府限制网约车发展第23-24页
    4.3 当前网约车监管存在的问题第24-27页
        4.3.1 网约车缺乏系统的行业规范第24-25页
        4.3.2 网约车的监管方式不明确第25页
        4.3.3 网约车的监管内容不全面第25-26页
        4.3.4 政府对网约车监管措施存在滞后性第26-27页
第5章 国外网约车监管经验借鉴第27-34页
    5.1 国外网约车监管的代表性模式第27-32页
        5.1.1 新加坡规范监管第27-28页
        5.1.2 英国双轨制构架第28-29页
        5.1.3 美国各州差异性监管第29-31页
        5.1.4 其他国家的监管模式第31-32页
    5.2 国外网约车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32-34页
第6章 加强我国网约车政府监管的政策建议第34-42页
    6.1 完善网约车行业相关法规第34-36页
        6.1.1 明确网约车市场准入条件第34-35页
        6.1.2 规范网约车支付方式和盈利模式第35页
        6.1.3 改革传统出租车特许经营方式第35-36页
    6.2 构建网约车行业体系化监管第36-39页
        6.2.1 积极发挥网约车的市场机制第36-37页
        6.2.2 完善网约车行业协会机制第37页
        6.2.3 构建网约车市场行业准则与信用评价机制第37-38页
        6.2.4 实行网约车运营平台责任制度第38-39页
    6.3 政府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进行监管第39-42页
        6.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企合作第39-40页
        6.3.2 畅通反馈监督渠道,增强政府与公众间互动第40页
        6.3.3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控股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下一篇: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