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物理学论文

高能对撞机上双重味强子和VVH产生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17页
第二章 标准模型简介第17-29页
    2.1 QCD简介第17-21页
        2.1.1 QCD拉氏量第17-18页
        2.1.2 QCD渐进自由第18-21页
    2.2 电弱统一理论简介第21-29页
        2.2.1 电弱统一理论模型第21-22页
        2.2.2 对称性自发破缺和Higgs机制第22-26页
        2.2.3 电弱统一理论拉氏量第26-29页
第三章 高能对撞机上的理论预言第29-65页
    3.1 量子场论散射截面及其微扰展开第29-33页
        3.1.1 基本粒子散射的S矩阵元理论及其微扰展开第29-31页
        3.1.2 高能对撞机上散射截面的因子化第31-33页
    3.2 NRQCD简介第33-37页
        3.2.1 NRQCD有效拉氏量第33-34页
        3.2.2 速度标度率第34-35页
        3.2.3 双重味强子产生的因子化第35-37页
    3.3 次领头阶计算方法简介第37-57页
        3.3.1 单圈图计算简介第38-42页
        3.3.2 单圈重整化简介第42-50页
        3.3.3 实辐射计算简介第50-57页
    3.4 Parton Shower简介第57-59页
    3.5 Jet算法简介第59-60页
        3.5.1 k_t算法第59-60页
        3.5.2 C/A算法第60页
        3.5.3 Anti-k_t算法第60页
    3.6 Photon-jet分辨问题简介第60-65页
        3.6.1 夸克-光子碎裂函数方法第61-62页
        3.6.2 Frixione Isolation第62-65页
第四章 双重味强子在LHeC上产生的研究第65-93页
    4.1 研究背景第65-66页
        4.1.1 B_c介子研究背景第65-66页
        4.1.2 双重味重子Ξ_(QQ')研究背景第66页
    4.2 计算方法第66-71页
        4.2.1 LHeC上S波B_c~*介子和P波B_c~(**)介子的产生第67-69页
        4.2.2 LHeC上双重味重子Ξ_(QQ')的产生第69-70页
        4.2.3 General mass variable-flavor-number方案简介第70-71页
    4.3 LHeC上S波B_c~(*)介子和P波B_c~(**)介子产生的数值结果第71-84页
        4.3.1 输入参数第71-72页
        4.3.2 ep→B_c~(*)/B_c~(**)+X总截面第72-76页
        4.3.3 ep→B_c~(*)/B_c~(**)+X又微分分布第76-78页
        4.3.4 理论预言不确定性讨论第78-84页
    4.4 LHeC上双重味重子Ξ_(QQ')产生的数值结果第84-90页
        4.4.1 输入参数第84-85页
        4.4.2 ep→Ξ_(QQ')+X总截面第85-87页
        4.4.3 ep→Ξ_(QQ')+X微分分布第87页
        4.4.4 理论预言不确定性讨论第87-90页
    4.5 小结第90-93页
第五章 VV'H在LHC上产生的精确研究第93-115页
    5.1 研究背景第93页
    5.2 计算方法第93-98页
        5.2.1 领头阶计算第93-94页
        5.2.2 次领头阶计算第94-95页
        5.2.3 末态不稳定粒子衰变第95-96页
        5.2.4 共振传播子减除问题第96-97页
        5.2.5 CKM矩阵元的约化问题第97-98页
    5.3 LHC上W~-W~+H产生的数值结果第98-108页
        5.3.1 输入参数第98-99页
        5.3.2 pp→W~-W~+H+X总截面第99-100页
        5.3.3 pp→W~-W~+H+X微分分布第100-105页
        5.3.4 理论预言不确定性讨论第105-108页
    5.4 LHC上V_γH产生的数值结果第108-113页
        5.4.1 输入参数第108页
        5.4.2 pp→V_γH+X总截面第108-110页
        5.4.3 pp→V_γH+X微分分布第110-113页
    5.5 小结第113-11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X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价
下一篇:低能对称(e,2e)谱仪的研制及若干分子电子动量谱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