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卸料平台设计分析 | 第20-38页 |
2.1 卸料平台的设计 | 第20-22页 |
2.1.1 卸料平台的类型 | 第20页 |
2.1.2 卸料平台的构造模型 | 第20-21页 |
2.1.3 卸料平台的尺寸 | 第21-22页 |
2.1.4 卸料平台的位置 | 第22页 |
2.2 卸料平台连接节点的设计 | 第22-24页 |
2.2.1 吊环 | 第22-23页 |
2.2.2 主梁与结构连接 | 第23页 |
2.2.3 钢丝绳与结构连接 | 第23-24页 |
2.3 卸料平台上的荷载 | 第24-26页 |
2.4 卸料平台设计计算 | 第26-29页 |
2.4.1 卸料平台受力原理 | 第26-27页 |
2.4.2 规范推荐设计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2.5 工程实例计算 | 第29-36页 |
2.5.1 工程概况 | 第29页 |
2.5.2 设计计算依据 | 第29-31页 |
2.5.4 型钢悬挑卸料平台计算 | 第31-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卸料平台有限元分析 | 第38-51页 |
3.1 ANSYS简介 | 第38-39页 |
3.1.1 ANSYS软件的特点 | 第38页 |
3.1.2 组成模块 | 第38-39页 |
3.1.3 主要功能介绍 | 第39页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9-45页 |
3.2.1 前处理 | 第39-44页 |
3.2.2 加载求解(Solution) | 第44页 |
3.2.4 后处理 | 第44-45页 |
3.3 不利工况下卸料平台有限元分析 | 第45-50页 |
3.3.1 正常使用工况有限元分析 | 第45-46页 |
3.3.2 不利工况模拟分析 | 第46-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卸料平台的安全性分析 | 第51-68页 |
4.1 卸料平台安全事故树建立 | 第51-60页 |
4.1.1 事故树分析步骤和常用符号和定义 | 第51-52页 |
4.1.2 卸料平台事故树的建立方法 | 第52-54页 |
4.1.3 卸料平台事故树的建立 | 第54-60页 |
4.2 事故发生原因 | 第60-62页 |
4.2.1 事故直接原因 | 第60-61页 |
4.2.2 事故间接原因 | 第61-62页 |
4.3 卸料平台在全寿命周期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对策 | 第62-66页 |
4.3.1 平台在设计与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对策 | 第62-64页 |
4.3.2 平台在安装与拆除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对策 | 第64-65页 |
4.3.3 平台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对策 | 第65-66页 |
4.3.4 各方责任主体在卸料平台全寿命周期中的作用 | 第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