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选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9-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2页 |
1.5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5.1 国外进展 | 第12-13页 |
1.5.2 国内进展 | 第13-16页 |
第2章 植物配色的案例研究 | 第16-44页 |
2.1 国外案例的配色研究 | 第16-24页 |
2.1.1 德国交通绿岛花园 | 第16-19页 |
2.1.2 卡斯特洛别墅园、凡尔赛宫园林 | 第19-22页 |
2.1.3 日本富田农场、大阪城公园 | 第22-24页 |
2.2 国内案例的配色研究 | 第24-39页 |
2.2.1 以武清低碳园植物配色为例 | 第24-28页 |
2.2.2 以锦州世界园艺博览会植物配色为例 | 第28-3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9-44页 |
2.3.1 植物配色基本因素 | 第39-40页 |
2.3.2 植物配色原则 | 第40-44页 |
第3章 植物造景配色与景观元素相结合的案例研究 | 第44-58页 |
3.1 植物造景配色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 第44页 |
3.2 从规划设计到局部节点的考量——以天津城市色彩与植物色彩景观为例 | 第44-47页 |
3.3 植物造景配色与景观元素的结合 | 第47-57页 |
3.3.1 植物造景配色与地形 | 第47-50页 |
3.3.2 植物造景配色与水体 | 第50-52页 |
3.3.3 植物造景配色与建筑 | 第52-55页 |
3.3.4 植物造景配色与园路 | 第55-56页 |
3.3.5 植物造景配色与小品及景观构筑物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工作中的案例研究——威海科技城滨水系列公园 | 第58-90页 |
4.1 项目基本概况 | 第58-61页 |
4.2 威海科技城滨水系列公园——滨河休闲公园 | 第61-72页 |
4.2.1 滨海休闲公园主要节点设计 | 第62-70页 |
4.2.2 滨河休闲公园植物季相设计 | 第70-72页 |
4.3 威海科技城滨水系列公园——中西文化公园 | 第72-85页 |
4.3.1 中西文化公园主要节点设计 | 第73-84页 |
4.3.2 中西文化公园植物季相设计 | 第84-85页 |
4.4 威海科技城滨水系列公园——梯田花海公园 | 第85-90页 |
4.4.1 梯田花海公园主要节点设计 | 第85-87页 |
4.4.2 梯田花海公园植物季相设计 | 第87-90页 |
第5章 结语 | 第90-94页 |
5.1 研究成果 | 第90-92页 |
5.2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 第92页 |
5.3 对研究课题的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