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论文

多元文化影响下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8页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选题依据第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3.研究中的局限第16页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第16-17页
        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6页
        2.创新之处第16-17页
    四、研究目标及方法第17-18页
        1.研究目标第17页
        2.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一章 多元文化与家庭德育的相关概述第18-27页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第18-20页
        1.多元文化第18页
        2.家庭德育第18-19页
        3.青少年家庭德育第19-20页
    二、家庭德育的特点第20-21页
        1.教养结合,随遇而诲第20页
        2.早期影响,长期施教第20-21页
        3.个别教育,灵活施教第21页
        4.融入生活,潜移默化第21页
    三、家庭德育的功能第21-23页
        1.价值导向功能第21-22页
        2.心理保障功能第22页
        3.人格塑造功能第22-23页
        4.行为规范功能第23页
    四、相关理论来源第23-27页
        1.儒家的家庭德育思想第23-25页
        2.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第25页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5-27页
第二章 多元文化影响下青少年家庭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27-34页
    一、多元文化影响下青少年家庭德育面临的机遇第27-30页
        1.为家庭德育内容更新提供了丰富素材第27-28页
        2.为家庭德育方法创新提供了经验借鉴第28-29页
        3.为青少年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第29-30页
    二、多元文化影响下青少年家庭德育面临的挑战第30-34页
        1.家庭德育环境遭受侵蚀第30-31页
        2.家庭德育传统理念遭到弱化第31-32页
        3.家庭德育内容遭受冲击第32页
        4.家庭德育功能发挥受到阻碍第32-34页
第三章 多元文化影响下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困境及原因第34-44页
    一、多元文化影响下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困境第34-38页
        1.道德标准多样,价值选择迷茫第34-35页
        2.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第35-36页
        3.道德情感冷漠,道德行为失范第36-37页
        4.代际冲突严重,亲子关系紧张第37-38页
    二、多元文化影响下青少年家庭德育陷入困境的原因第38-44页
        1.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第38-40页
        2.家长自身素养不高,开展德育能力不足第40-41页
        3.青少年身心未成熟,道德实践能力较弱第41-42页
        4.家庭、学校、社会尚未形成德育合力第42-44页
第四章 多元文化影响下加强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对策第44-53页
    一、坚持正面引导和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家庭德育第44-46页
        1.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少年浓厚的爱国情怀第44-45页
        2.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培育青少年崇高的价值追求第45-46页
        3.强调传统美德教育,引导青少年高尚的道德行为第46页
    二、优化家庭环境,营造青少年家庭德育的氛围第46-48页
        1.培育良好家风,打造积极的德育氛围第46-47页
        2.优化家庭教养方式,创造民主的沟通氛围第47-48页
        3.改善家庭人际关系,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第48页
    三、创新德育方法,提高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实效第48-50页
        1.注重言传身教,做好青少年的榜样示范第48-49页
        2.运用典型示范,激发青少年的情感共鸣第49-50页
        3.开展道德实践,塑造青少年的德性人格第50页
    四、整合德育资源,打造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合力第50-53页
        1.提升家长素质,增强开展家庭德育的能力第50-51页
        2.密切家校联系,保证家校德育效果的统一第51-52页
        3.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家庭德育的实践基地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妇女在家风建设中作用研究
下一篇: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新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