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信托论文

我国信托业与类信托业的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研究方法第15页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结论第15-16页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第二章 论文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7-23页
    2.1 相关概念第17-19页
        2.1.1 信托与类信托的内涵与外延第17-18页
        2.1.2 资产管理与影子银行的概念特点第18页
        2.1.3 信托、类信托、资产管理、影子银行之间的关系第18-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0页
        2.2.1 信托物权论、信托契约论、信托组织论第19-20页
        2.2.2 信托“双财团理论”第20页
        2.2.3 金融中介功能理论第20页
    2.3 文献综述第20-23页
第三章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第23-46页
    3.1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背景第23-24页
    3.2 我国信托业受到的影响因素第24-31页
        3.2.1 财政政策因素第25-28页
        3.2.2 行业监管政策因素第28-31页
    3.3 从资产供给角度分析信托业第31-37页
        3.3.1 信托公司信托资产供给者第32-36页
        3.3.2 信托公司固有资产供给者第36-37页
    3.4 从资产需求角度分析信托业第37-44页
        3.4.1 信托资产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第38-40页
        3.4.2 信托资产投向房地产业第40-42页
        3.4.3 信托资产投向证券投资第42-43页
        3.4.4 信托资产投向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与其他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我国类信托业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第46-60页
    4.1 我国类信托业快速发展的背景第46-50页
        4.1.1 影子银行与类信托完成金融功能之间的关系第48-49页
        4.1.2 地方政府债务与类信托完成金融功能之间的关系第49-50页
    4.2 证券部门资产管理业务第50-55页
        4.2.1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第51-54页
        4.2.2 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第54-55页
        4.2.3 私募基金资产管理业务第55页
    4.3 银行部门资产管理业务——银行理财第55-59页
        4.3.1 银行理财概况第55-56页
        4.3.2 银行理财的发展背景第56-57页
        4.3.3 银行理财在资产管理业务中所起到的作用第57-58页
        4.3.4 银行理财在完成资产管理功能后的演化第58-59页
        4.3.5 银行理财未来发展方向第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基于ARIMA模型的实证分析与预测第60-77页
    5.1 信托资产规模发展规律分析和发展预测第60-67页
        5.1.1 信托资产规模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第60-63页
        5.1.2 ARIMA(p,d,q)模型的建立第63-66页
        5.1.3 实证小结第66-67页
    5.2 类信托资产规模发展规律分析和发展预测第67-76页
        5.2.1 银行理财规模发展规律分析和发展预测第67-72页
        5.2.2 券商资管规模发展规律分析和发展预测第72-76页
    5.3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我国信托与类信托的发展展望第77-78页
    6.1 信托发展的政策建议第77页
    6.2 信托与类信托的发展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2P网络借贷提前还款行为及投资收益研究
下一篇: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