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江苏部分地区2016年健康猪群猪链球菌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绪论第12-13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3-27页
    1 猪链球菌的概述第13-14页
        1.1 病原学第13页
        1.2 血清型分型第13-14页
    2 毒力相关因子第14-16页
        2.1 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第14页
        2.2 与粘附有关的毒力因子第14-15页
        2.3 毒素相关的毒力因子第15页
        2.4 酶类相关的毒力因子第15页
        2.5 作用不确定的毒力因子第15-16页
    3 流行病学第16-17页
        3.1 国内流行情况第16页
        3.2 国外流行情况第16-17页
    4 MLST分型第17-19页
        4.1 MLST分型第17页
        4.2 MLST分型研究进展第17-18页
        4.3 MLST技术方案设计第18页
        4.4 结果分析第18-19页
    5 猪链球菌的防治第19-21页
        5.1 疫苗免疫第19页
        5.2 抗生素治疗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7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27-67页
    第一章 江苏部分地区2016年度健康猪群猪链球菌流行情况调查第27-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1.1 选用菌株第28页
            1.2 主要试剂第28页
            1.3 引物合成第28页
            1.4 鼻拭子样品的采集第28页
            1.5 增菌培养第28页
            1.6 模板制备第28-29页
            1.7 猪链球菌鉴定第29页
        2 结果第29-32页
            2.1 江苏地区猪链球菌流行情况调查第29-30页
            2.2 各猪场猪链球菌流行情况调查第30-31页
            2.3 各猪场不同日龄的猪链球菌流行情况调查第31-32页
        3 讨论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35页
    第二章 江苏部分地区2016年猪场健康猪群猪链球菌的血清型鉴定第35-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1.1 菌株第35页
            1.2 主要试剂第35-36页
            1.3 引物合成第36页
            1.4 鼻拭子样品的采集第36-37页
            1.5 增菌培养第37页
            1.6 猪链球菌的血清型1(14)型、2(1/2)型、3型、5型、7型、8型、9型、21型的检测第37页
        2 结果第37-43页
            2.1 江苏各猪场血清型携带情况调查第37-38页
            2.2 江苏地区非常见血清型和常见血清型的流行情况调查第38页
            2.3 不同日龄的猪链球菌血清型的调查情况第38-39页
            2.4 各猪场不同日龄血清型携带情况调查第39-43页
        3 讨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第三章 预防给药和疫苗免疫对猪链球菌的影响调查第45-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1.1 菌株第45页
            1.2 主要试剂第45-46页
            1.5 选用疫苗第46页
            1.6 引物合成第46页
            1.7 采集样品第46页
        2 结果第46-53页
            2.1 预防给药对猪链球菌的影响第46-47页
            2.2 疫苗免疫对猪链球菌的影响第47-49页
            2.3 各猪场免疫前后的血清型比较第49-53页
        3 讨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第四章 对分离株的MLST及毒力分型第57-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1.1 主要试剂第57页
            1.2 引物合成第57-58页
            1.3 采集样品第58页
            1.4 增菌培养第58-59页
            1.5 单菌落的分离第59页
            1.6 选用菌株第59-60页
            1.7 MLST分型第60页
            1.8 毒力因子的测定第60页
        2 结果第60-63页
            2.1 细菌的分离鉴定第60-61页
            2.2 MLST分型第61-62页
            2.3 菌株血清型和MLST型及其毒力因子检测结果第62-63页
        3 讨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全文总结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麻醉药对犬麻醉的效果评估及心电图的影响
下一篇:表达不同脂肽的枯草芽孢杆菌对鸡黏膜先天性免疫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