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私法论文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言第11-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14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五、论文结构第15-16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6-17页
第一章 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概述及我国立法现状第17-30页
    第一节 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概述第17-20页
        一、涉外劳动合同法律冲突第17页
        二、涉外劳动合同法律冲突产生原因第17-18页
        三、涉外劳动合同的识别第18-19页
        四、“涉外”因素的认定第19-20页
    第二节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立法现状第20-25页
        一、我国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相关规定第20-21页
        二、学界对劳动法律规范调整涉外劳动合同的争议第21-23页
        三、劳动法律规范调整范围内的涉外劳动合同第23-25页
        四、《法律适用法》调整范围内的涉外劳动合同第25页
    第三节 对我国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相关规定的探析第25-30页
        一、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特殊性第25-26页
        二、劳动法性质争议第26-27页
        三、劳动法律规范对涉外劳动合同的强制适用第27页
        四、劳动法律规范与《法律适用法》的矛盾与冲突第27-30页
第二章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司法实践与困境第30-38页
    第一节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第30-32页
        一、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第30-31页
        二、排除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第31-32页
    第二节 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第32-33页
    第三节 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第33-34页
    第四节 适用“强制性规定”第34页
    第五节 司法实践中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之困境第34-38页
        一、对是否允许协议选择法律的态度不统一第34-35页
        二、混淆涉外劳动合同与涉外劳务合同的法律适用第35-36页
        三、“强制性规定”的范围不清第36-38页
第三章 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第38-50页
    第一节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第38-41页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及对其限制第38-39页
        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各国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定中的体现第39-40页
        三、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中的运用第40-41页
    第二节 最密切联系原则第41-44页
        一、最密切联系原则概述第41-42页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各国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定中的体现第42-43页
        三、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的运用第43-44页
    第三节 弱者利益保护原则第44-47页
        一、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概述第44-45页
        二、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在各国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定中的体现第45-46页
        三、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在我国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的运用第46-47页
    第四节 直接适用的“强制性规则”第47-50页
        一、强制性规则概述第47-48页
        二、强制性规则在各国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定中的体现第48-49页
        三、强制性规则在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中的运用第49-50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相关建议第50-63页
    第一节 正确识别涉外劳动合同第50-56页
        一、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的定性第50-52页
        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雇佣合同区分第52-54页
        三、外派劳务合作法律关系中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第54-56页
    第二节 正确处理我国劳动法律规范与《法律适用法》之间的关系第56-60页
        一、厘清劳动法律规范与《法律适用法》中“特别规定”之关系第56-57页
        二、确立《法律适用法》调整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强制性地位第57-58页
        三、破除对劳动法律规范中“地域适用范围”规定的“单边冲突规范”性质的误解第58-60页
    第三节 完善《法律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之规定第60-63页
        一、允许当事人有限意思自治第60页
        二、完善“劳动者利益保护”原则第60-61页
        三、界定“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范围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境个人数据流通规制路径分析及启示
下一篇:国际法视角下网络攻击的国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