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7-20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7-18页 |
1.4.2 可能的不足 | 第18-20页 |
2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回顾 | 第20-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2.1.1 中小微企业 | 第20-21页 |
2.1.2 商业银行融资 | 第21-22页 |
2.1.3 信贷产品有效需求与潜在需求 | 第22页 |
2.1.4 信贷产品有效供给 | 第22-23页 |
2.2 融资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2.1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23-25页 |
2.2.2 关系型信贷理论 | 第25页 |
2.2.3 信贷配给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2.2.4 金融抑制理论 | 第26页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6-28页 |
2.3.1 中小微企业的银行融资需求 | 第26-27页 |
2.3.2 信贷产品的供给创新 | 第27-28页 |
2.3.3 信贷市场的匹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28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8-30页 |
3 样本商业银行信贷产品供给现状分析 | 第30-40页 |
3.1 样本银行选择及其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30页 |
3.1.2 样本银行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3.2 样本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和信贷供给现状 | 第31-34页 |
3.2.1 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营机构设立和服务情况 | 第31-32页 |
3.2.2 中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和方式的市场供给情况 | 第32-34页 |
3.3 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市场供给情况 | 第34-38页 |
3.3.1 固定资产抵押类 | 第35页 |
3.3.2 动产及无形资产质押 | 第35-36页 |
3.3.3 信用担保类 | 第36-37页 |
3.3.4 联保互保类 | 第37页 |
3.3.5 互联网金融类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样本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需求现状分析 | 第40-50页 |
4.1 样本中小微企业数据来源和基本情况 | 第40-42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4.1.2 样本中小微企业规模情况 | 第41页 |
4.1.3 样本中小微企业的性质 | 第41-42页 |
4.1.4 样本中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 | 第42页 |
4.2 样本中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需求及可获性情况 | 第42-44页 |
4.2.1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 第42-43页 |
4.2.2 中小微企业的银行融资需求可获性 | 第43-44页 |
4.3 样本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 第44-48页 |
4.3.1 固定资产抵押类 | 第45页 |
4.3.2 动产及无形资产质押类 | 第45-46页 |
4.3.3 信用担保类 | 第46-47页 |
4.3.4 联保互保类 | 第47页 |
4.3.5 互联网金融类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61页 |
5.1 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分析 | 第50-54页 |
5.1.1 理论分析 | 第50-51页 |
5.1.2 匹配度计算 | 第51-53页 |
5.1.3 供给匹配分析 | 第53-54页 |
5.2 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60页 |
5.2.1 模型构建 | 第54-55页 |
5.2.2 变量说明 | 第55-58页 |
5.2.3 实证结果及解释 | 第58-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 第61-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63页 |
6.2 政策启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