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癌症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 肿瘤治疗概述 | 第10-11页 |
1.3 重组病毒的改造与选择概述 | 第11-13页 |
1.3.1 Survivin启动子 | 第11-12页 |
1.3.2 肿瘤治疗基因Il-24与IFN-β的介绍 | 第12页 |
1.3.3 病毒载体 | 第12-13页 |
2 实验材料 | 第13-18页 |
2.1 细胞株 | 第13页 |
2.2 菌株与质粒 | 第13-14页 |
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14页 |
2.4 实验试剂与工具酶 | 第14-16页 |
2.5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2.6 主要实验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 第16-1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8-42页 |
3.1 分子克隆部分:穿梭质粒pSD55~(Ad)-(IL-24)-surp-E1A-E1B(Δ55)-(IFN-β)的构建 | 第18-30页 |
3.1.1 分子克隆常用的方法及步骤 | 第18-30页 |
3.2 病毒构建部分:Onco~(Ad)-(IL-24)-surp-E1A-E1B(Δ55)-(IFN-β)病毒的包装、纯化、鉴定、大量扩增及病毒滴度测定 | 第30-35页 |
3.2.1 重组质粒构建及病毒同源重组示意图 | 第30页 |
3.2.2 贴壁细胞的培养 | 第30-32页 |
3.2.3 同源重组构建腺病毒 | 第32-33页 |
3.2.4 病毒的纯化 | 第33页 |
3.2.5 病毒的鉴定 | 第33-34页 |
3.2.6 病毒的滴度测定 | 第34-35页 |
3.3 细胞实验部分:体外实验检查Onco~(Ad)-(IL-24)-surp-E1A-E1B(Δ55)-(IFN-β)病毒对肿瘤的杀伤效果 | 第35-42页 |
3.3.1 病毒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35-40页 |
3.3.2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40页 |
3.3.3 细胞病变效应(CPE)实验 | 第40页 |
3.3.4 凋亡细胞染色实验:Hoechst33342染色 | 第40-41页 |
3.3.5 Annexin/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41-42页 |
4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2-47页 |
4.1 目的基因IL-24与IFN-β的获得 | 第42页 |
4.2 重组质粒pCA13-IL-24与pCA13-IFN-β的鉴定 | 第42-44页 |
4.3 穿梭质粒pSD55-(IL-24)-surp-E1A-E1B(Δ55),pSD55-surp-E1A-E1B(Δ55)-(IFN-β)的鉴定 | 第44-45页 |
4.4 转入BJ5183后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5-47页 |
5 重组病毒的鉴定 | 第47-51页 |
5.1 细胞病变的形态学观察 | 第47页 |
5.2 PCR鉴定 | 第47-49页 |
5.3 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IL-24,IFN-β蛋白水平表达 | 第49-51页 |
6 体外实验证明溶瘤腺病毒的抗肿瘤效果 | 第51-57页 |
6.1 MTT法检测目的病毒的肿瘤杀伤性与安全性 | 第51-52页 |
6.2 结晶紫实验检测细胞病变现象 | 第52-53页 |
6.3 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现象 | 第53-54页 |
6.4 AnnexinⅤ/PI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现象 | 第54-56页 |
6.5 Westernblot检测caspase通路变化 | 第56-57页 |
7 结果讨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