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混沌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13页 |
1.2 混沌系统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指标 | 第13-16页 |
1.2.1 混沌系统的重要指标 | 第13-15页 |
1.2.2 混沌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1.2.3 Poincare-Bendixson定理 | 第16页 |
1.3 多翼混沌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 第16-18页 |
1.4 分数阶混沌系统及其同步相关研究介绍 | 第18-19页 |
1.5 混沌理论的实际应用 | 第19-21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1-24页 |
第2章 多翼混沌系统和分数阶混沌同步方法的介绍 | 第24-38页 |
2.1 二翼Liu混沌系统 | 第24-29页 |
2.1.1 Liu系统及其数值仿真分析 | 第24页 |
2.1.2 Liu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第24-26页 |
2.1.3 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影响 | 第26-29页 |
2.2 完全四翼形式的四维混沌吸引子 | 第29-31页 |
2.2.1 四翼吸引子系统 | 第29-30页 |
2.2.2 基本动力学特性 | 第30-31页 |
2.3 几种典型的分数阶混沌同步方法介绍 | 第31-37页 |
2.3.1 分数阶微分的定义 | 第32页 |
2.3.2 分数阶统一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2.3.3 基于拉普拉斯传输理论的分数阶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 | 第34-36页 |
2.3.4 基于分数阶稳定性理论的混沌同步 | 第36-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新的单平衡点可变吸引子的四维混沌系统及其电路实现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新的四维自治混沌系统 | 第39-40页 |
3.2.1 系统耗散性分析 | 第39页 |
3.2.2 系统平衡点分析 | 第39-40页 |
3.3 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第40-43页 |
3.3.1 三翼混沌吸引子 | 第40-41页 |
3.3.2 四翼混沌吸引子 | 第41-42页 |
3.3.3 两翼混沌吸引子 | 第42-43页 |
3.4 系统各项动力学指标分析 | 第43-45页 |
3.5 系统电路实验结果 | 第45页 |
3.6 与相关文献的比较 | 第45-47页 |
3.7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阶次相等和不等的分数阶混沌同步的新方法 | 第48-56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分数阶系统稳定性理论 | 第48-49页 |
4.3 新的分数阶混沌同步方法 | 第49-51页 |
4.4 新的分数阶混沌同步方法的应用 | 第51-54页 |
4.4.1 改进型Rucklidge系统的分数阶混沌系统同步仿真 | 第52-53页 |
4.4.2 阶次不等的不同系统之间的同步 | 第53-54页 |
4.5 与相关文献的比较 | 第54-55页 |
4.6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