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伯转身鼓的形态遗存与文化意蕴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3-18页 |
第一章 令伯转身鼓的概述 | 第18-24页 |
1.1 相关文化背景 | 第18-19页 |
1.1.1 地理与生态环境 | 第18页 |
1.1.2 社会历史文化形态 | 第18-19页 |
1.2 令伯转身鼓的源流及演进 | 第19-21页 |
1.2.1 鼓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 第19-20页 |
1.2.2 令伯转身鼓的演进 | 第20-21页 |
1.3 民间信仰与民间活动 | 第21-24页 |
1.3.1 民俗活动的基本载体 | 第21-23页 |
1.3.2 民俗信仰的神秘色彩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令伯转身鼓表演形态的田野调查考证 | 第24-47页 |
2.1 令伯转身鼓表演形态的基本体系 | 第24-27页 |
2.1.1 传承方式与参与人员 | 第24-25页 |
2.1.2 活动时间 | 第25-26页 |
2.1.3 服饰特点 | 第26页 |
2.1.4 道具形态 | 第26-27页 |
2.2 令伯转身鼓舞的典型曲牌 | 第27-45页 |
2.2.1 基本舞姿动作的呈现 | 第27-44页 |
2.2.2 场记的结构 | 第44-45页 |
2.3 令伯转身鼓的艺术特点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令伯转身鼓的文化内涵 | 第47-56页 |
3.1 令伯转身鼓与农耕文化 | 第47-48页 |
3.2 令伯转身鼓形态的文化含义 | 第48-51页 |
3.2.1 “圆”的呈现 | 第48-49页 |
3.2.2 对称和谐的形式美 | 第49-50页 |
3.2.3 纯朴、豪迈的舞蹈风格 | 第50-51页 |
3.3 令伯转身鼓与祭祀文化 | 第51-53页 |
3.3.1 古人祭祀文化的遗留(蜡祭和傩祭) | 第52页 |
3.3.2 今人祭祀意识的淡化 | 第52-53页 |
3.4 令伯转身鼓的社会文化功能 | 第53-55页 |
3.4.1 敬神求福的民间祭祀功能 | 第53页 |
3.4.2 庆祝丰收的娱乐功能 | 第53-54页 |
3.4.3 生产生活的教化功能 | 第54页 |
3.4.4 人文素养的审美功能 | 第54-55页 |
3.4.5 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 | 第55页 |
3.5 令伯转身鼓的艺术精神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令伯转身鼓形态保护研究 | 第56-59页 |
4.1 令伯转身鼓的传承模式与现状 | 第56-57页 |
4.2 令伯转身鼓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 第57-59页 |
4.2.1 令伯转身鼓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 第57页 |
4.2.2 令伯转身鼓在传承中的保护措施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76页 |
附图 | 第76-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