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5-33页 |
1.1 连续倒塌背景 | 第15-17页 |
1.2 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 | 第17-22页 |
1.2.1 英国规范 | 第18页 |
1.2.2 欧洲规范 | 第18-19页 |
1.2.3 美国规范 | 第19-21页 |
1.2.4 日本规范 | 第21页 |
1.2.5 中国规范 | 第21-22页 |
1.3 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 | 第22-25页 |
1.3.1 概念设计法 | 第22页 |
1.3.2 拉结强度设计法 | 第22-24页 |
1.3.3 拆除构件设计法 | 第24-25页 |
1.3.4 关键构件设计法 | 第25页 |
1.4 抗连续倒塌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1.4.1 框架节点抗连续倒塌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4.2 平面框架抗连续倒塌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4.3 框架-楼板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4.4 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现状总结 | 第29页 |
1.5 节点介绍 | 第29-30页 |
1.5.1 狗骨式(RBS)节点介绍 | 第29-30页 |
1.5.2 栓焊混合连接(WUF-B)节点介绍 | 第30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2 试验概况 | 第33-47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试验模型设计 | 第33-40页 |
2.2.1 结构试件设计 | 第33-36页 |
2.2.2 节点设计 | 第36-39页 |
2.2.3 加载装置与约束系统 | 第39-40页 |
2.3 加载方案与数据采集系统 | 第40-43页 |
2.3.1 加载方案 | 第40-41页 |
2.3.2 数据采集系统 | 第41-43页 |
2.4 结构材料性能试验 | 第43-45页 |
2.4.1 钢材材性试验 | 第43-45页 |
2.4.2 混凝土材性试验 | 第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3 试验结果 | 第47-69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栓焊混合连接节点-剪切板节点三维整体结构 | 第47-55页 |
3.2.1 荷载位移曲线 | 第47-48页 |
3.2.2 结构失效模式 | 第48-52页 |
3.2.3 主、次梁应变数据 | 第52-54页 |
3.2.4 压型钢板应变数据 | 第54-55页 |
3.3 狗骨式节点-双角钢节点三维整体结构 | 第55-65页 |
3.3.1 荷载位移曲线 | 第55-56页 |
3.3.2 结构失效模式 | 第56-61页 |
3.3.3 主、次梁应变数据 | 第61-64页 |
3.3.4 压型钢板应变数据 | 第64-65页 |
3.4 节点形式对结构抗倒塌性能影响分析 | 第65-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4 节点形式对抗倒塌机制影响分析 | 第69-87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结构的抗力机制 | 第69-71页 |
4.2.1 梁抗弯机制 | 第69页 |
4.2.2 梁压拱机制 | 第69-70页 |
4.2.3 板受压膜机制 | 第70页 |
4.2.4 梁悬链线机制 | 第70-71页 |
4.2.5 楼板薄膜机制 | 第71页 |
4.3 内力计算公式 | 第71-73页 |
4.4 抗倒塌机制与内力重分布机理 | 第73-79页 |
4.4.1 栓焊混合连接节点-剪切板节点三维整体结构 | 第73-76页 |
4.4.2 狗骨式节点-双角钢节点三维整体结构 | 第76-79页 |
4.5 节点形式对结构抗倒塌机制影响分析 | 第79-81页 |
4.6 节点刚度对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影响 | 第81-8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7-91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87-88页 |
5.2 创新点 | 第88页 |
5.3 展望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