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3页 |
1.1 插烯及不对称插烯加成反应简述 | 第11-14页 |
1.1.1 不对称插烯Aldol反应 | 第11-12页 |
1.1.2 不对称插烯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2-13页 |
1.1.3 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13-14页 |
1.2 不同结构的插烯亲核试剂参与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14-41页 |
1.2.1 γ-丁烯内酯和γ-丁内酯类亲核试剂参与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14-19页 |
1.2.2 ɑ,ɑ-二氰基烯烃类亲核试剂参与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19-23页 |
1.2.3 2 -烷基硅氧基呋喃和2-烷基硅氧基吡咯类亲核试剂参与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23-34页 |
1.2.4 链状烷基硅氧基二烯醇化物和烷基硅氧基二烯醇乙烯酮缩醛类亲核试剂参与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34-39页 |
1.2.5 其他类型亲核试剂参与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39-41页 |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41-43页 |
第二章 手性磷酰亚胺酸催化芳香醛缩芳香胺和2-(三甲基硅氧基)呋喃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43-6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44-56页 |
2.1.1 底物芳香醛缩芳香胺的合成 | 第44-45页 |
2.1.2 目标产物5-(苯基(苯基氨基)甲基)呋喃-2(5H)-酮的对映体合成 | 第45-46页 |
2.1.3 优化条件下催化芳香醛缩芳香胺与2-(三甲基硅氧基)呋喃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46页 |
2.1.4 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产物的数据表征 | 第46-56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56-68页 |
2.2.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56-58页 |
2.2.2 溶剂的筛选 | 第58-59页 |
2.2.3 温度的筛选 | 第59-60页 |
2.2.4 底物投料比的筛选 | 第60-61页 |
2.2.5 催化剂用量的筛选 | 第61-62页 |
2.2.6 不同添加剂的筛选 | 第62-63页 |
2.2.7 底物的扩展 | 第63-66页 |
2.2.8 产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66页 |
2.2.9 推测的反应机理 | 第66-67页 |
2.2.10 手性磷酰亚胺酸催化的三组分插烯Mannich反应 | 第67-6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三章 手性磷酰亚胺酸催化水杨醛缩苯胺和2-(三甲基硅氧基)呋喃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69-83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70-74页 |
3.1.1 底物水杨醛缩芳香胺的合成 | 第70-71页 |
3.1.2 优化条件下催化水杨醛缩芳香胺与2-(三甲基硅氧基)呋喃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 | 第71页 |
3.1.3 催化反应产物的数据表征 | 第71-7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74-81页 |
3.2.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74-75页 |
3.2.2 反应溶剂的筛选 | 第75-76页 |
3.2.3 反应温度的筛选 | 第76-78页 |
3.2.4 反应时间的筛选 | 第78-79页 |
3.2.5 催化剂用量的筛选 | 第79-80页 |
3.2.6 底物的扩展 | 第80-81页 |
3.3 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附录1 部分NMR谱图 | 第93-123页 |
附录2 部分HPLC谱图 | 第123-155页 |
附录3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第155-157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57-159页 |
致谢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