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脾胃系病证论文--便秘论文

黄芪增液汤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1页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第11-13页
        1.1 流行病学第11页
        1.2 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第11-12页
            1.2.1 情志因素第11-12页
            1.2.2 饮食生活习惯第12页
            1.2.3 地域城乡差异第12页
            1.2.4 性别年龄及收入状况分布第12页
            1.2.5 功能结构状况第12页
            1.2.6 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第12页
            1.2.7 药物因素第12页
        1.3 治疗方法第12-13页
            1.3.1 一般治疗第12-13页
            1.3.2 药物治疗第13页
            1.3.3 其他治疗第13页
    2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第13-16页
        2.1 古代医家对便秘的认识第13-14页
        2.2 现代中医学对便秘的认识第14-16页
            2.2.1 病因病机第14-15页
            2.2.2 治疗第15-16页
            2.2.3 其他治疗第16页
    3 对气阴两虚型便秘的认识第16-18页
试验研究第18-26页
    1 研究对象第18-19页
        1.1 病例来源第18页
        1.2 病例选择标准第18-19页
            1.2.1 中医诊断标准第18页
            1.2.2 西医诊断标准第18-19页
    2 病例纳入及排除第19-20页
        2.1 纳入病例标准第19页
        2.2 排除病例标准第19页
        2.3 病例的脱落例处理第19-20页
        2.4 剔除病例标准第20页
    3 研究方法第20-21页
    4 治疗方案第21页
    5 临床观察第21-23页
        5.1 观察指标第21-22页
        5.2 评分标准第22-23页
        5.3 中医症候疗效标准第23页
        5.4 病人依从性观察第23页
        5.5 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23页
    6 统计学方法第23页
    7 临床结果与分析第23-25页
    8 安全性观察结果第25页
    9 随访情况第25页
    10 结论第25-26页
讨论第26-29页
    1 治疗作用机理讨论第26-27页
        1.1 理论基础第26页
        1.2 组成分析第26-27页
    2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27-28页
    3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28-29页
结语第29-30页
致谢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4页
附录1第34-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方苦参止痒汤坐浴治疗急性肛门湿疹(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药熨脐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