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趋势 | 第11-16页 |
1.2.1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趋势 | 第13-16页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历史文化街区界定 | 第17页 |
1.5 课题涉及公共设施类型说明 | 第17-18页 |
1.6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7 课题创新点 | 第19页 |
1.8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和谐化理念与公共设施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 第21-29页 |
2.1 和谐化理念综述 | 第21-22页 |
2.2 公共设施和谐化设计 | 第22-26页 |
2.2.1 公共设施自身元素与属性间的和谐 | 第23-24页 |
2.2.2 公共设施与环境的和谐化设计 | 第24页 |
2.2.3 公共设施与相关人群的和谐化设计 | 第24-25页 |
2.2.4 国家与地区政策下公共设施的和谐化设计 | 第25-26页 |
2.3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和谐化设计必要性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和谐化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要素分析 | 第29-61页 |
3.1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视觉形态和谐化研究 | 第30-41页 |
3.1.1 公共设施视觉形态和谐化要素 | 第30-35页 |
3.1.2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视觉形态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化研究 | 第35-41页 |
3.1.2.1 历史文化街区所在的城市色彩 | 第35-36页 |
3.1.2.2 历史文化街区艺术风格 | 第36-37页 |
3.1.2.3 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背景 | 第37-38页 |
3.1.2.4 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容 | 第38-41页 |
3.2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应用形态和谐化研究 | 第41-59页 |
3.2.1 公共设施应用形态和谐化要素 | 第41-45页 |
3.2.1.1 公共设施应用形态与人的和谐化要素 | 第41-43页 |
3.2.1.2 公共设施应用形态与环境的和谐化要素 | 第43-45页 |
3.2.2 基于设计事理学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应用形态与人的和谐化研究 | 第45-53页 |
3.2.2.1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目标人群分类 | 第46页 |
3.2.2.2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目标人群生活、行为方式 | 第46-53页 |
3.2.3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应用形态与人情感的和谐化研究 | 第53-56页 |
3.2.4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应用形态与客观环境的和谐化研究 | 第56-57页 |
3.2.5 建立典型人物模型 | 第57-59页 |
3.3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和谐化设计研究 | 第61-85页 |
4.1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视觉形态和谐化设计研究 | 第61-73页 |
4.1.1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风格的确定 | 第61-62页 |
4.1.2 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文化元素选取 | 第62-63页 |
4.1.3 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文化元素的加工与应用 | 第63-70页 |
4.1.4 形成有主题的系列化设计 | 第70-73页 |
4.2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应用形态和谐化设计研究 | 第73-82页 |
4.2.1 基于满足目标人群心理需求的私有建筑借鉴法 | 第73-74页 |
4.2.2 基于契合目标人群生活方式的小范围邻里性公共设施 | 第74-77页 |
4.2.3 基于尊重客观环境与现实条件的公私领域切换法 | 第77-78页 |
4.2.4 基于尊重客观环境与现实条件、契合使用人群生活方式的临时干预性设计 | 第78-82页 |
4.3 小结 | 第82-85页 |
第五章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和谐化设计实践——以北京胡同区为例 | 第85-107页 |
5.1 以北京胡同区为例的背景 | 第85-86页 |
5.2 北京胡同区公共设施功能与使用方式分析 | 第86-87页 |
5.2.1 北京胡同区公共设施功能分析 | 第86页 |
5.2.2 北京胡同区公共设施使用方式分析 | 第86-87页 |
5.3 北京胡同区公共设施和谐化设计 | 第87-107页 |
5.3.1 确定北京胡同区公共设施设计风格 | 第87页 |
5.3.2 北京胡同区文化元素的选取 | 第87-89页 |
5.3.3 北京胡同区文化元素的加工 | 第89-92页 |
5.3.4 确定公共设施功能形式下北京胡同区文化元素的应用 | 第92-95页 |
5.3.5 形成有主题的系列化设计 | 第95-10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