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世界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国际文化博弈与维护中国文化安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9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第10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之处第15-16页
    (五)重要概念第16-17页
    (六)论文框架第17-19页
一、国际文化博弈的内涵和影响第19-26页
    (一)文化博弈的内涵第19-20页
    (二)文化博弈的类型第20-22页
        1.同化型第20页
        2.融合型第20-22页
    (三)文化博弈的特点第22-24页
        1.参与主体的不对等性第22-23页
        2.博弈形式的非零合性第23页
        3.博弈过程的复杂性第23-24页
    (四)文化博弈的影响第24-26页
        1.积极影响第24页
        2.消极影响第24-26页
二、国际文化博弈中的文化霸权第26-35页
    (一)文化霸权的内涵及其演进第26-29页
        1.文化霸权的内涵第26-27页
        2.文化霸权的演进过程第27-29页
    (二)文化霸权建立的原因第29-30页
        1.具有“普世性”的文化价值观念第29页
        2.具有扩张性的文化输出体系第29-30页
        3.具有垄断性的话语塑造能力第30页
    (三)实现文化霸权的具体案例:美国第30-35页
        1.美国实现文化霸权的条件第31-33页
        2.美国强化文化霸权的手段第33-35页
三、国际文化博弈中的文化安全第35-43页
    (一)文化安全的内涵及其演进第35-37页
        1.文化安全的内涵第35页
        2.文化霸权的演进过程第35-37页
    (二)文化安全弱化的原因第37-39页
        1.脆弱的民族文化认同第37页
        2.长期的文化贸易逆差第37-38页
        3.衰弱的国际文化话语权第38-39页
    (三)维护文化安全的具体案例:俄罗斯第39-43页
        1.苏联后期面临的文化安全困境第39-41页
        2.俄罗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措施第41-43页
四、中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历史与现状第43-53页
    (一)中国参与文化博弈的历史实践第43-48页
        1.博采众长阶段第43-44页
        2.停滞弱势阶段第44-45页
        3.逐渐主动阶段第45-46页
        4.积极作为阶段第46-48页
    (二)中国参与文化博弈面临的文化安全形势第48-53页
        1.外部形势第48-50页
        2.内部形势第50-53页
五、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对策及建议第53-58页
    (一)构建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制度体系第53-54页
    (二)增强稳固国家文化安全的价值认同第54-55页
    (三)提升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产业实力第55-56页
    (四)打造服务国家文化安全的话语体系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工笔人物画色彩表现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