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0-42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10-18页 |
一、经验困惑、理论借鉴与研究问题 | 第10-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学界对美国政府南海外交政策研究的回溯 | 第18-35页 |
一、学界对冷战前和冷战时期美国南海外交政策的研究 | 第18-25页 |
二、学界对冷战后美国南海外交政策的研究 | 第25-33页 |
三、学界对美国南海外交政策研究的特点与拓展空间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案设计 | 第35-4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二、篇章结构 | 第37-39页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39-42页 |
第一章 奥巴马政府对华南海外交中的战略强制学理溯源 | 第42-65页 |
第一节 美国外交中战略强制的学理研究进展 | 第42-56页 |
第二节 美国外交中战略强制的政治思想与理论映射 | 第56-65页 |
一、美国战略强制外交与“沃勒斯坦式”霸权思维 | 第56-60页 |
二、美国战略强制外交与进攻性现实主义 | 第60-65页 |
第二章 奥巴马政府对华南海外交中的战略克制学理溯源 | 第65-86页 |
第一节 美国外交中战略克制的学理研究进展 | 第65-77页 |
第二节 美国外交中战略克制的政治思想与理论映射 | 第77-86页 |
一、美国战略克制外交与“伯克式”审慎思维 | 第77-82页 |
二、美国战略克制外交与防御性现实主义 | 第82-86页 |
第三章 奥巴马政府对华南海外交中的对冲逻辑分析框架 | 第86-115页 |
第一节 因变量选取:战略强制与战略克制的对冲逻辑 | 第86-94页 |
第二节 自变量选取:对冲逻辑的战略考量 | 第94-109页 |
一、美国战略强制的考量 | 第94-98页 |
二、美国战略克制的考量 | 第98-105页 |
三、美国对冲逻辑的考量:“关联型战略互动认知” | 第105-109页 |
第三节 影响机制构建:解释对冲逻辑 | 第109-115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奥巴马政府对华南海外交中的对冲逻辑实践 | 第115-157页 |
第一节 A_1型对冲的案例:黄岩岛对峙事件 | 第115-125页 |
一、菲律宾政府如何行事 | 第115-118页 |
二、中国政府如何反应 | 第118-120页 |
三、美国政府如何介入 | 第120-122页 |
四、分析与检验 | 第122-125页 |
第二节 A_2型对冲的案例:“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冲突 | 第125-135页 |
一、越南政府如何行事 | 第125-127页 |
二、中国政府如何反应 | 第127-130页 |
三、美国政府如何介入 | 第130-132页 |
四、分析与检验 | 第132-135页 |
第三节 A_3型对冲的案例: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 | 第135-146页 |
一、菲律宾政府如何行事 | 第135-138页 |
二、中国政府如何反应 | 第138-140页 |
三、美国政府如何介入 | 第140-142页 |
四、分析与检验 | 第142-146页 |
第四节 A_4型对冲的案例:中国南沙岛礁建设(2013-2016) | 第146-157页 |
一、中国政府如何行事 | 第146-148页 |
二、有关声索国政府如何反应 | 第148-151页 |
三、美国政府如何介入 | 第151-154页 |
四、分析与检验 | 第154-157页 |
第五章 奥巴马政府对华南海外交对冲逻辑的评析 | 第157-180页 |
第一节 美国对华南海外交对冲逻辑之“得” | 第157-164页 |
第二节 美国对华南海外交对冲逻辑之“失” | 第164-171页 |
第三节 美国对华南海外交对冲逻辑之“变”与“不变” | 第171-180页 |
结语 | 第180-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215页 |
已发表的论文 | 第215-216页 |
致谢 | 第216-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