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PolyCHb抗氧化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6页
        1.1.1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第10-11页
        1.1.2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1-12页
        1.1.3 血红蛋白的氧化活性研究第12-14页
        1.1.4 抑制血红蛋白类氧载体氧化作用的研究第14-15页
        1.1.5 抗坏血酸的抗氧化研究第15页
        1.1.6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抗氧化研究第15-16页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PolyCHb自氧化的影响第18-28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实验材料第18-19页
        2.2.1 实验样品第18页
        2.2.2 样品前处理第18-19页
        2.2.3 主要试剂及耗材第19页
    2.3 主要仪器设备第19页
    2.4 实验方法第19-23页
        2.4.1 试剂配制第19-20页
        2.4.2 实验分组第20页
        2.4.3 圆二色谱分析第20-21页
        2.4.4 分子量分布测定第21页
        2.4.5 氧饱和曲线测定第21-22页
        2.4.6 高铁血红蛋白的检测第22-23页
    2.5 统计学分析第23页
    2.6 结果第23-26页
        2.6.1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PolyCHb保存过程中高铁血红蛋白产生的抑制作用第23-25页
        2.6.2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PolyCHb结构的影响第25页
        2.6.3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PolyCHb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第25-26页
        2.6.4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PolyCHb携氧功能的影响第26页
    2.7 讨论第26-27页
    2.8 本章结论第27-28页
第三章 直接输注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PolyCHb引发的氧化应激第28-44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实验材料第28-30页
        3.2.1 实验动物第28页
        3.2.2 实验样品第28-29页
        3.2.3 实验试剂第29-30页
    3.3 主要仪器设备第30页
    3.4 实验方法第30-37页
        3.4.1 大鼠股动静脉插管输注第30-31页
        3.4.2 实验分组第31页
        3.4.3 指标检测第31-37页
    3.5 统计学分析第37页
    3.6 结果第37-40页
        3.6.1 大鼠基本生理指标的检测第37页
        3.6.2 大鼠动脉血血气的检测第37-38页
        3.6.3 大鼠血浆抗氧化物质的检测第38-39页
        3.6.4 大鼠血浆高铁血红蛋白的检测第39页
        3.6.5 大鼠血浆活性氧自由基的检测第39-40页
        3.6.6 大鼠血浆氧化损伤标志物的检测第40页
    3.7 讨论第40-42页
    3.8 本章结论第42-44页
第四章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输注PolyCHb大鼠引发的氧化应激的影响第44-54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实验材料第44-45页
        4.2.1 实验动物第44页
        4.2.2 实验样品第44-45页
        4.2.3 实验试剂第45页
    4.3 主要仪器设备第45-46页
    4.4 实验方法第46-48页
        4.4.1 大鼠股动静脉插管输注第46页
        4.4.2 实验分组第46-47页
        4.4.3 指标检测第47-48页
    4.5 统计学分析第48页
    4.6 结果第48-51页
        4.6.1 大鼠基本生理指标的检测第48-49页
        4.6.2 大鼠动脉血血气的检测第49页
        4.6.3 大鼠血浆抗氧化物质的检测第49-50页
        4.6.4 大鼠血浆活性氧自由基的检测第50页
        4.6.5 大鼠血浆氧化损伤标志物的检测第50-51页
        4.6.6 大鼠血浆抗坏血酸浓度的检测第51页
        4.6.7 大鼠血浆高铁血红蛋白的检测第51页
    4.7 讨论第51-53页
    4.8 本章结论第53-54页
第五章 结论及后续工作建议第54-55页
    5.1 结论第54页
    5.2 后续工作建议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第60-64页
    一 英汉缩写词对照表第60-62页
    二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62-63页
    三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第63-64页
致谢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节球藻毒素-R适配体的筛选、鉴定以及初步应用
下一篇:P-Stat3在伏隔核区调控布氏田鼠社会行为和代谢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