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8页 |
2.1 供应链与农产品供应链 | 第20-22页 |
2.1.1 供应链及结构模型 | 第20页 |
2.1.2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 第20-21页 |
2.1.3 农产品供应链的界定 | 第21-22页 |
2.2 供应链演进理论 | 第22-25页 |
2.2.1 供应链模式的演进规律 | 第22页 |
2.2.2 供应链模式演进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2.3 供应链模式的演进机制 | 第23-24页 |
2.2.4 供应链演进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3 “互联网+”概述 | 第25-26页 |
2.4 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历程及演进机制分析 | 第28-50页 |
3.1 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 第28-29页 |
3.2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演进 | 第29-37页 |
3.2.1 核心企业主导的封闭式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 第29-34页 |
3.2.2 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的开放式农产品供应链 | 第34-35页 |
3.2.3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 第35-37页 |
3.3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演进特征分析 | 第37-42页 |
3.3.1 农产品生产的演进特征 | 第37-38页 |
3.3.2 供给体系的演进特征 | 第38-39页 |
3.3.3 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层级 | 第39-41页 |
3.3.4 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演变 | 第41-42页 |
3.4 农产品供应链演进机制分析 | 第42-50页 |
3.4.1 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演进的基本机制 | 第43-45页 |
3.4.2 农产品供应链演进的内部动力机制 | 第45-46页 |
3.4.3 农产品供应链演进的外部动力机制 | 第46-50页 |
第四章 “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 第50-56页 |
4.1 当前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问题 | 第50-51页 |
4.2 “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概念的提出 | 第51页 |
4.3 “互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 “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模式 | 第52-56页 |
第五章 “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演进成熟度评价 | 第56-76页 |
5.1 成熟度模型的引入 | 第56-58页 |
5.2 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 | 第58-68页 |
5.2.1 指标选取 | 第58-62页 |
5.2.2 评价方法 | 第62-63页 |
5.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3-68页 |
5.3 实证研究—“美菜网”农产品供应链成熟度评价 | 第68-76页 |
5.3.1 “美菜网”发展概况 | 第68页 |
5.3.2 “美菜网”农产品供应链运作分析 | 第68-71页 |
5.3.3 “美菜网”供应链的成熟度评价 | 第71-74页 |
5.3.4 “美菜网”供应链发展建议 | 第74-76页 |
第六章 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优化 | 第76-80页 |
6.1 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演进趋势分析 | 第76-77页 |
6.1.1 以消费者为中心 | 第76页 |
6.1.2 以智能物流模式为主 | 第76-77页 |
6.2 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优化 | 第77-8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总结 | 第80-81页 |
7.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附录1 专家指标打分表 | 第90-94页 |
附录2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