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诉讼诈骗概述 | 第13-18页 |
·诉讼诈骗的概念 | 第13-14页 |
·诉讼诈骗的特征 | 第14-15页 |
·诉讼诈骗的定性 | 第15-16页 |
·诉讼诈骗高发领域的分析 | 第16-18页 |
第3章 我国当前诉讼诈骗频发的原因分析 | 第18-23页 |
·社会诚信建设方面的原因 | 第18页 |
·法律规制方面的原因 | 第18-20页 |
·缺乏相应的刑事责任规范 | 第18-19页 |
·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威慑力不够 | 第19-20页 |
·缺乏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 第20页 |
·司法权运行方面的原因 | 第20-23页 |
·过分强调司法能动性导致审判权缺位 | 第20-21页 |
·调解的局限性使之成为诉讼诈骗的温床 | 第21-22页 |
·法官素质的良莠不齐及司法腐败助长了诉讼诈骗的发生 | 第22-23页 |
第4章 诉讼诈骗的防范与遏制 | 第23-34页 |
·对诉讼诈骗进行防范与遏制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诉讼诈骗解决机制的域外考察 | 第25-27页 |
·大陆法系的相关规定 | 第25-26页 |
·英美法系的相关规定 | 第26-27页 |
·两大法系的分析与比较 | 第27页 |
·构建中国特色的防范与遏制诉讼诈骗的法律体系 | 第27-31页 |
·单独设立诉讼诈骗罪加大对诉讼诈骗的打击力度 | 第27-29页 |
·对诉讼诈骗行为人实施惩罚性赔偿措施 | 第29-31页 |
·赋予案外第三人参加诉讼及申请撤销生效裁判的权利 | 第31页 |
·从司法实践层面建立诉讼诈骗的防范机制 | 第31-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