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1.2.1 通用航空产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 第18-19页 |
1.2.2 集群网络与微集群网络 | 第19-21页 |
1.2.3 网络外部性与网络外部性表现 | 第21-23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2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述评 | 第25-41页 |
2.1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研究 | 第25-28页 |
2.1.1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5-26页 |
2.1.2 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 | 第26-27页 |
2.1.3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 | 第27-28页 |
2.2 基于国家战略理论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研究 | 第28-32页 |
2.2.1 国家战略理论 | 第28-30页 |
2.2.2 通用航空产业对国家战略的依赖性 | 第30-31页 |
2.2.3 通用航空产业的相关国家战略 | 第31-32页 |
2.3 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研究 | 第32-36页 |
2.3.1 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动力:集聚与扩散 | 第32-33页 |
2.3.2 集聚经济与集聚效应 | 第33-34页 |
2.3.3 集聚网络的经济效应 | 第34-36页 |
2.4 基于外部经济性理论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网络研究 | 第36-39页 |
2.4.1 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 | 第36-37页 |
2.4.2 产业集群的网络演化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的形成与作用机制 | 第41-60页 |
3.1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的形成动因 | 第41-45页 |
3.1.1 产业价值链调整 | 第41-43页 |
3.1.2 网络基础的改善 | 第43-44页 |
3.1.3 国家战略与经济需求 | 第44-45页 |
3.2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的作用机制 | 第45-48页 |
3.2.1 内部竞合机制 | 第45-46页 |
3.2.2 集聚与扩散机制 | 第46-47页 |
3.2.3 外部性机制 | 第47-48页 |
3.3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的形成路径 | 第48-51页 |
3.3.1 市场驱动下的形成路径 | 第48-50页 |
3.3.2 政府驱动下的形成路径 | 第50-51页 |
3.4 影响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形成的因素 | 第51-58页 |
3.4.1 萌发因素与富集因素 | 第51-53页 |
3.4.2 因素假设 | 第53-54页 |
3.4.3 因子检验 | 第54-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结构、运行模式及网络效应 | 第60-77页 |
4.1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的网络结构及互动关系 | 第60-63页 |
4.1.1 网络结构 | 第60-62页 |
4.1.2 网络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 第62-63页 |
4.2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节点的运行模式 | 第63-67页 |
4.2.1 研发制造产业集群模式 | 第63-64页 |
4.2.2 飞行运营保障产业集群模式 | 第64-65页 |
4.2.3 全产业链集群模式 | 第65-67页 |
4.3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的网络效应 | 第67-69页 |
4.3.1 内生驱动效应 | 第67-68页 |
4.3.2 外生经济效应 | 第68-69页 |
4.4 影响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效应的外部性特征与有效性评价 | 第69-76页 |
4.4.1 外部性特征分解 | 第69-71页 |
4.4.2 外部性测度 | 第71-74页 |
4.4.3 外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 第74-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的演化与发展 | 第77-86页 |
5.1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网络的内生演化路径 | 第77-80页 |
5.1.1 网络结构演化 | 第77-79页 |
5.1.2 网络关系演化 | 第79-80页 |
5.2 通用航空产业微集群的外生发展路径 | 第80-82页 |
5.2.1 基于资源改善的探索式开发路径 | 第80-81页 |
5.2.2 基于资源约束的突破式开发路径 | 第81-82页 |
5.3 影响微集群路径选择的因素分析 | 第82-85页 |
5.3.1 影响因素 | 第82-84页 |
5.3.2 理论假设 | 第84-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实证研究 | 第86-105页 |
6.1 研究方法 | 第86-89页 |
6.1.1 问卷设计 | 第86-87页 |
6.1.2 变量测量 | 第87-88页 |
6.1.3 数据收集 | 第88页 |
6.1.4 统计方法 | 第88-89页 |
6.2 结果分析 | 第89-97页 |
6.2.1 效度检验 | 第89-93页 |
6.2.2 信度检验 | 第93页 |
6.2.3 结构方程建模 | 第93-96页 |
6.2.4 结果分析 | 第96-97页 |
6.3 实践启示 | 第97-104页 |
6.3.1 政策引导 | 第98-99页 |
6.3.2 产业链拓展 | 第99-102页 |
6.3.3 健全基础 | 第102-103页 |
6.3.4 创新金融 | 第103-10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05-111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05-108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08-10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22-123页 |
附录A 调研问卷1 | 第123-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