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玉米与香根草、伴矿景天间作对重金属Cd、Pb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1-12页
        1.1.2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第12页
    1.2 农艺强化措施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第12-18页
        1.2.1 施肥第13-16页
            1.2.1.1 化肥第13页
            1.2.1.2 有机肥第13-14页
            1.2.1.3 二氧化碳气肥第14页
            1.2.1.4 微生物肥第14-15页
            1.2.1.5 叶面肥第15-16页
        1.2.2 水分管理第16页
        1.2.3 栽培措施第16-18页
            1.2.3.1 育苗第16-17页
            1.2.3.2 翻耕第17页
            1.2.3.3 刈割第17页
            1.2.3.4 间套作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创新点第18-21页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3 技术路线第20页
        1.3.4 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间作对玉米及香根草、伴矿景天生长特性的影响第21-31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1-23页
        2.2.1 供试材料第21-22页
        2.2.2 实验设计第22页
        2.2.3 植物管理第22-23页
        2.2.4 样品处理第23页
        2.2.5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23页
        2.2.6 数据处理第2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2.3.1 间作对玉米生物量的影响第23-24页
        2.3.2 间作对香根草、伴矿景天生物量的影响第24-25页
        2.3.3 施有机肥对玉米生生物量的影响第25-26页
        2.3.4 施有机肥对香根草、伴矿景天生物量的影响第26-27页
        2.3.5 间作/施有机肥对玉米株高、株径的影响第27-28页
        2.3.6 间作对玉米以及香根草、伴矿景天叶片叶绿素的影响第28页
    2.4 讨论第28-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间作/有机肥对玉米及香根草、伴矿景天修复 污染土壤的影响第31-45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1页
        3.2.1 供试材料第31页
        3.2.2 实验设计第31页
    3.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31页
    3.4 数据处理第31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31-43页
        3.5.1 间作/有机肥对玉米各部分吸收重金属Cd、Pb的影响第32-36页
        3.5.2 间作/有机肥对玉米Cd、Pb富集特征和转移特征的影响第36-39页
        3.5.3 间作/有机肥对香根草和伴矿景天吸收重金属Cd、Pb的影响第39-42页
        3.5.4 间作对香根草和伴矿景天Cd、Pb富集特征和转移特征的影响第42-43页
    3.6 讨论第43-44页
    3.7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间作/有机肥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浓度及形态的影响第45-52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5页
        4.2.1 供试材料第45页
        4.2.2 实验设计第45页
    4.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45页
    4.4 数据处理第45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4.5.1 间作/有机肥对根际土重金属Cd、Pb全量的影响第46-47页
        4.5.2 间作/有机肥对根际土重金属Cd形态的影响第47-49页
        4.5.3 间作/有机肥对根际土重金属Pb形态的影响第49-51页
    4.6 讨论第51页
    4.7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间作/有机肥对污染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第52-63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2页
        5.2.1 研究区域概况第52页
        5.2.2 实验设计第52页
    5.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第52-53页
    5.4 数据分析与作图第53-54页
    5.5 结果与分析第54-61页
        5.5.1 AWCD值变化特征第54-57页
        5.5.2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第57-58页
        5.5.3 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特征第58页
        5.5.4 微生物对各类碳源利用的多元分析第58-61页
    5.6 讨论第61-62页
    5.7 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页
    6.2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条件下GCL应用特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移动载荷作用下矩形薄板的动力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