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空气负离子概述 | 第10-15页 |
1.2.1 空气负离子的概念 | 第10-11页 |
1.2.2 空气负离子的分类 | 第11页 |
1.2.3 空气负离子的作用 | 第11-12页 |
1.2.4 空气负离子的产生 | 第12-13页 |
1.2.5 空气负离子的国外研究历史 | 第13-14页 |
1.2.6 空气负离子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空气负离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第15-17页 |
1.3.1 空气负离子随时间变化特征研究 | 第15-16页 |
1.3.2 空气负离子在空间中的分布特征 | 第16-17页 |
1.4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各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研究 | 第17-21页 |
1.4.1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大气温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1.4.2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大气相对湿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 第18页 |
1.4.3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 第18-19页 |
1.4.4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光照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 第19页 |
1.4.5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其他因子相互关系研究 | 第19-21页 |
2 引言 | 第21-22页 |
3 研究区概况以及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3.1 研究地概况 | 第22页 |
3.1.1 郑州市概况 | 第22页 |
3.1.2 郑州市植物园概况 | 第2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3.2.1 样地选取 | 第22-24页 |
3.2.2 测量仪器 | 第24页 |
3.2.3 测量方法 | 第24-25页 |
3.2.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5页 |
3.3 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3.3.1 单极系数(q) | 第25页 |
3.3.2 安培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 | 第25-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47页 |
4.1 郑州市植物园不同季节、不同样地空气质量评价 | 第27-29页 |
4.1.1 郑州市植物园各月空气质量评价 | 第27-28页 |
4.1.2 郑州市植物园一年中不同季节空气质量评价 | 第28页 |
4.1.3 郑州市植物园一年中不同样地空气质量评价 | 第28-29页 |
4.2 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不同季节、不同样地的变化特征 | 第29-34页 |
4.2.1 空气负离子浓度在各月的变化特征 | 第29-30页 |
4.2.2 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 | 第30-31页 |
4.2.3 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一年中不同样地的分布特征 | 第31-32页 |
4.2.4 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不同季节、不同样地的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4.3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各环境因子相关关系 | 第34-47页 |
4.3.1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的相关关系 | 第34-38页 |
4.3.2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湿度的相关关系 | 第38-41页 |
4.3.3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关系 | 第41-44页 |
4.3.4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光照强度的相关关系 | 第44-45页 |
4.3.5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各环境因子全年相关性分析 | 第45-4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7-51页 |
5.1 结论 | 第47页 |
5.2 讨论 | 第47-51页 |
5.2.1 郑州市植物园空气质量评价 | 第47-48页 |
5.2.2 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48页 |
5.2.3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Abstract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