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褐煤NaOH解聚产物—锆催化剂制备及催化乙酰丙酸乙酯转化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9页
    1.1 褐煤的结构特征和利用途径第9-13页
        1.1.1 褐煤的结构特征第9-10页
        1.1.2 褐煤的利用途径第10-13页
    1.2 腐植酸及其利用途径第13-14页
        1.2.1 腐植酸(HA)第13-14页
        1.2.2 腐植酸的利用第14页
    1.3 生物质催化转化第14-18页
        1.3.1 生物质的利用第15-16页
        1.3.2 乙酰丙酸乙酯(EL)和γ-戊内酯(GVL)第16-17页
        1.3.3 γ-戊内酯(GVL)的制备第17-18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腐植酸-锆催化剂的制备与反应第19-32页
    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第19-21页
    2.2 煤样的制备与腐植酸的提取第21-22页
        2.2.1 煤样的制备第21页
        2.2.2 褐煤衍生物-腐植酸(HA)的提取第21-22页
    2.3 腐植酸-锆(Zr-HA)催化剂的制备第22页
    2.4 乙酰丙酸乙酯(EL)通过催化加氢反应制备γ-戊内酯(GVL)第22-23页
    2.5 催化剂表征第23-24页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分析第23页
        2.5.2 透射电镜分析(TEM)第23页
        2.5.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23页
        2.5.4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3页
        2.5.5 热重(TG)分析第23-24页
        2.5.6 比表面积(BET)分析第24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24-31页
        2.6.1 腐植酸-锆(Zr-HA)催化剂的筛选第24-25页
        2.6.2 催化剂的表征第25-27页
            2.6.2.1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分析第25页
            2.6.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5-26页
            2.6.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26页
            2.6.2.4 X射线衍射(XRD)第26-27页
            2.6.2.5 热重(TG)第27页
        2.6.3 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27-30页
            2.6.3.1 催化剂用量第27-28页
            2.6.3.2 反应温度第28-29页
            2.6.3.3 反应时间第29-30页
        2.6.4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实验第30页
        2.6.5 异质性实验第30-31页
    2.7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褐煤提取腐植酸的残余物-锆催化剂制备与反应第32-41页
    3.1 Zr-SR催化剂的制备与筛选第32-33页
        3.1.1 Zr-SR催化剂的制备第32-33页
        3.1.2 Zr-SR催化剂的筛选第33页
    3.2 Zr-SR催化剂的表征第33-36页
        3.2.1 催化剂的形貌表征第33-34页
        3.2.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第34-35页
        3.2.3 X射线衍射(XRD)表征第35-36页
        3.2.4 热重(TG)表征第36页
    3.3 催化反应第36-40页
        3.3.1 催化剂用量第36-37页
        3.3.2 反应温度第37-38页
        3.3.3 反应时间第38页
        3.3.4 催化剂的循环性实验第38-39页
        3.3.5 异质性实验第39-40页
    3.4 四种催化剂在同一反应条件下其活性比较第40页
    3.5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褐煤解聚混合物-锆催化剂的制备与反应第41-54页
    4.1 Zr-S~L+催化剂的制备第41-45页
        4.1.1 SL~+用NaOH溶液预处理所制备的Zr-SL~+催化剂第42页
        4.1.2 温度和时间对Zr-S~L+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2-43页
        4.1.3 解聚氧气压力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3-45页
        4.1.4 Zr-SL~+催化剂的筛选第45页
    4.2 催化剂的表征第45-48页
        4.2.1 SEM-EDS能谱图第45-46页
        4.2.2 红外光谱图(FT-IR)分析第46页
        4.2.3 Zr-SL~+(7:1)催化剂的TG表征第46-47页
        4.2.4 X射线衍射(XRD)表征第47-48页
    4.3 催化反应第48-51页
        4.3.1 催化剂用量第48页
        4.3.2 反应温度第48-49页
        4.3.3 反应时间第49页
        4.3.4 催化剂的循环性和异质性实验第49-51页
            4.3.4.1 催化剂的循环性实验第49-50页
            4.3.4.2 异质性实验第50-51页
    4.4 Zr-SL~+(7:1)与Zr-SL(7:1)催化剂的活性比较第51-52页
    4.5 Zr-SL~+(7:1)催化剂用于其它羰基化合物催化转化第52-53页
    4.6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褐煤解聚混合物-锆催化剂结构与性能关系分析第54-60页
    5.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BET第54-55页
    5.2 催化剂中锆含量第55-57页
    5.3 Zr-SL~+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57-59页
    5.4 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临沧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成矿条件分析
下一篇:川西海子山-格聂地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铀成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