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槟榔依赖者脑结构、功能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波谱研究

摘要第3-10页
ABSTRACT第10-18页
第一章 前言第23-42页
    1.1 物质依赖定义第24页
    1.2 成瘾的三个阶段第24-28页
        1.2.1 陶醉阶段第24-26页
        1.2.2 戒断阶段第26-27页
        1.2.3 渴望阶段第27-28页
    1.3 成瘾形成的神经环路及其动态演变第28-32页
        1.3.1 中脑缘多巴胺系统:刺激兴奋通路第28页
        1.3.2 腹侧纹状体:刺激兴奋通路第28-29页
        1.3.3 腹侧纹状体/背侧纹状体/丘脑:自发的习惯性觅药行为第29-30页
        1.3.4 背外侧前额叶,额下回,海马:认知控制,延时兴奋和记忆第30-31页
        1.3.5 泛杏仁核区:负强化通路第31-32页
    1.4 槟榔的药理作用及槟榔依赖的危害第32-34页
    1.5 研究设想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42页
第二章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研究槟榔依赖者脑灰质体积变化第42-63页
    2.1 资料与方法第42-44页
        2.1.1 研究对象第42-43页
        2.1.2 磁共振检查方法第43页
        2.1.3 MRI数据后处理第43-44页
        2.1.4 统计学分析第44页
    2.2 结果第44-49页
        2.2.1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表2-1)第44-45页
        2.2.2 大脑灰质体积的比较第45-47页
        2.2.3 灰质异常脑区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第47-49页
    2.3 讨论第49-55页
        2.3.1 VBM的基本概念、优势及其局限性第49-50页
        2.3.2 槟榔依赖者脑灰质容积改变的特点第50-54页
        2.3.3 局限性第54-55页
    2.4 结论第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第三章 槟榔依赖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第63-90页
    3.1 资料与方法第63-66页
        3.1.1 研究对象第63-64页
        3.1.2 磁共振检查方法第64页
        3.1.3 ReHo数据后处理第64-65页
        3.1.4 ALFF数据后处理第65-66页
        3.1.5 统计学分析第66页
    3.2 结果第66-73页
        3.2.1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第66页
        3.2.2 槟榔依赖者与健康对照者的ReHo差异第66-69页
        3.2.3 槟榔依赖者与健康对照者的ALFF差异第69-71页
        3.2.4 槟榔依赖临床特征与ReHo、ALFF值改变脑区(ROI区)的相关分析第71-73页
    3.3 讨论第73-81页
        3.3.1 静息态脑活动及血氧水平依赖的生理基础第73-74页
        3.3.2 Rs-fMRI的技术与方法第74-75页
        3.3.3 Rs-fMRI低频振荡BOLD信号的生理机制第75-76页
        3.3.4 对脑疾病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第76-77页
        3.3.5 ReHo、ALFF方法分析静息状态下BQD相关脑区活动第77-81页
    3.4 结论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第四章 槟榔依赖者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第90-117页
    4.1 资料与方法第90-93页
        4.1.1 研究对象第90页
        4.1.2 磁共振检查方法第90-93页
        4.1.3 统计学分析第93页
    4.2 结果第93-101页
        4.2.1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第93页
        4.2.2 BQD和HC组1H-MRS各脑区代谢物比值比较(表4-1,图4-2)第93-98页
        4.2.3 BQD组各代谢物比值与临床相关性分析(图4-3)第98-101页
    4.3 讨论第101-110页
        4.3.1 磁共振波谱的原理第101-102页
        4.3.2 ~1H-MRS的空间定位技术第102-103页
        4.3.3 ~1H-MRS脑代谢物及其意义第103-104页
        4.3.4 槟榔依赖者2D多体素~1H-MRS表现及机制分析第104-110页
    4.4 结论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19页
    5.1 本文总结第117-118页
    5.2 工作展望第118-119页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第119-121页
缩略词表第121-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附件第125-127页
统计学审稿证明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戊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在戊肝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下一篇:卵泡刺激素受体在根尖周炎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