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3 动车组完整性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 RFID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 第12-14页 |
1.4.1 RFID技术发展历程与标准化进程 | 第13页 |
1.4.2 RFID技术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4.3 RFID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4.4 RFID技术发展的方向 | 第14页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RFID系统原理及电路设计 | 第16-33页 |
2.1 有源RFID技术概述 | 第16-18页 |
2.1.1 RFID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1.2 系统总体方案构建 | 第17-18页 |
2.2 射频芯片和控制器选择 | 第18-20页 |
2.3 系统使用的主要芯片介绍 | 第20-23页 |
2.3.1 MSP430F2274介绍 | 第20-21页 |
2.3.2 射频芯片AS3990简介 | 第21-22页 |
2.3.3 铁电存储器FRAM FM25H20芯片简介 | 第22-23页 |
2.4 阅读器与标签模块硬件设计 | 第23-26页 |
2.4.1 MSP430F2274电路设计 | 第23-25页 |
2.4.2 射频模块电路设计 | 第25页 |
2.4.3 存储电路模块设计 | 第25-26页 |
2.5 一个比特位回复的关键技术 | 第26-32页 |
2.5.1 相关协议和编码技术 | 第26-29页 |
2.5.2 基于AS3990比特位回复技术分析 | 第29-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系统算法分析与改进 | 第33-50页 |
3.1 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4页 |
3.2 阅读器防碰撞算法及改进 | 第34-38页 |
3.2.1 阅读器碰撞算法介绍和模型 | 第34-35页 |
3.2.2 同频模式下阅读器防碰撞改进算法 | 第35-36页 |
3.2.3 分信道模式设置方案 | 第36-37页 |
3.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7-38页 |
3.3 标签存在性检测算法与改进 | 第38-47页 |
3.3.1 标签碰撞算法介绍和模型 | 第38-39页 |
3.3.2 基于ALOHA协议类的标签碰撞算法介绍 | 第39-42页 |
3.3.3 基于轮询和帧-时隙ALOHA的检测算法 | 第42页 |
3.3.4 HPL算法描述与分析 | 第42-44页 |
3.3.5 同频率工作时HPL算法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3.3.6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3.3.7 分信道模式HPL算法分析 | 第46-47页 |
3.4 进一步改进的算法-固定标签回复时隙算法 | 第47-48页 |
3.5 系统采用的算法流程 | 第48-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阅读器和标签程序设计 | 第50-58页 |
4.1 阅读器程序设计 | 第50-54页 |
4.1.1 阅读器程序体系结构 | 第50-52页 |
4.1.2 PC命令接口模块 | 第52-53页 |
4.1.3 无线通信控制与管理模块 | 第53页 |
4.1.4 安全存储系统模块 | 第53-54页 |
4.2 标签程序设计 | 第54-57页 |
4.2.1 标签初始化和数据格式 | 第54页 |
4.2.2 标签空中接口协议实现 | 第54-56页 |
4.2.3 标签唤醒与低功耗设计 | 第56-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丢失标签定位方案设计 | 第58-63页 |
5.1 RFID定位系统概述 | 第58页 |
5.2 RFID定位方案 | 第58-60页 |
5.2.1 RSSI基于路径损耗模型仿真 | 第58-59页 |
5.2.2 单标签RSSI检测 | 第59-60页 |
5.3 基于RSSI区间线路定位与搜寻 | 第60-61页 |
5.4 站区平面标签定位与搜寻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