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气液分离器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3 气液分离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橇装一体化气液分离装置的理论计算及结构设计 | 第17-31页 |
2.1 橇装一体化气液分离装置理论计算 | 第17-24页 |
2.1.1 橇装一体化气液分离装置理论计算 | 第17-18页 |
2.1.2 沉降分离 | 第18-20页 |
2.1.3 从采出液中析出气泡的计算 | 第20-21页 |
2.1.4 分离橇传热面积计算 | 第21-22页 |
2.1.5 火筒及烟管设计计算 | 第22-23页 |
2.1.6 停留时间计算 | 第23-24页 |
2.2 橇装一体化气液分离装置主要结构尺寸确定 | 第24-30页 |
2.2.1 分离器内气体的容量约束计算 | 第24-26页 |
2.2.2 主要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 第26-27页 |
2.2.3 装置一体化成橇设计计算 | 第27-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橇装一体化气液分离装置内部流场仿真分析 | 第31-50页 |
3.1 FLUENT软件简介 | 第31-35页 |
3.1.1 数值模拟基本思想 | 第31页 |
3.1.2 Fluent软件程序组织结构 | 第31-32页 |
3.1.3 Fluent基本网格形状 | 第32-33页 |
3.1.4 应用Fluent软件求解工程问题的步骤 | 第33页 |
3.1.5 解的格式确定 | 第33-34页 |
3.1.6 边界条件的选择 | 第34-35页 |
3.2 流场模型的建立 | 第35-40页 |
3.2.1 多相流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3.2.2 多相流体混合模型控制方程 | 第36-38页 |
3.2.3 湍流模型的建立 | 第38页 |
3.2.4 标准k-ε模型的控制模型 | 第38-40页 |
3.3 入口构件对橇装一体化气液分离装置内部流场的影响 | 第40-44页 |
3.3.1 入口构件的边界条件 | 第40-41页 |
3.3.2 网格的划分及仿真结果 | 第41-44页 |
3.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页 |
3.4 整流装置对橇装一体化气液分离装置内部流场的影响 | 第44-49页 |
3.4.1 网格划分 | 第44-45页 |
3.4.2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45-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橇装一体化气液分离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 第50-66页 |
4.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50-59页 |
4.1.1 系统硬件构成及功能 | 第50-52页 |
4.1.2 硬件选型 | 第52-54页 |
4.1.3 控制系统I/O点数的计算 | 第54-55页 |
4.1.4 PLC与扩展模块的分配 | 第55-56页 |
4.1.5 I/O口的编址及配置 | 第56-57页 |
4.1.6 橇装一体化气液分离装置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 | 第57-59页 |
4.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9-65页 |
4.2.1 PLC程序设计 | 第60-62页 |
4.2.2 MCGS 组态软件的数据库设计 | 第62-63页 |
4.2.3 上位机与触摸屏的界面设计 | 第63-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