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房地产企业概念 | 第19-20页 |
2.2 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3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理论 | 第21-22页 |
2.3.1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 第21页 |
2.3.2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类 | 第21-22页 |
2.4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理论 | 第22-24页 |
2.4.1 风险识别 | 第22页 |
2.4.2 风险评估 | 第22-24页 |
第3章 和记黄埔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 第24-37页 |
3.1 和记黄埔地产现状 | 第24-29页 |
3.1.1 和记黄埔地产简介 | 第24页 |
3.1.2 和记黄埔地产组织架构 | 第24-25页 |
3.1.3 和记黄埔地产近五年财务状况 | 第25-29页 |
3.2 和记黄埔地产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 | 第29-34页 |
3.2.1 偿债能力风险的识别 | 第29-30页 |
3.2.2 盈利能力风险的识别 | 第30-31页 |
3.2.3 营运能力风险的识别 | 第31-32页 |
3.2.4 发展能力风险的识别 | 第32-33页 |
3.2.5 现金流量风险的识别 | 第33-34页 |
3.3 和记黄埔地产公司非财务风险的识别 | 第34-37页 |
3.3.1 宏观环境风险的识别 | 第34-35页 |
3.3.2 内部管理风险的识别 | 第35-37页 |
第4章 和记黄埔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估 | 第37-58页 |
4.1 和记黄埔地产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42页 |
4.1.1 风险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7-38页 |
4.1.2 风险指标的选取 | 第38-41页 |
4.1.3 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1-42页 |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42-48页 |
4.2.1 构建层次结构 | 第43-44页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4-45页 |
4.2.3 层次权重计算 | 第45-48页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风险评价 | 第48-56页 |
4.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9-50页 |
4.3.2 风险指标的计算 | 第50-54页 |
4.3.3 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第54-56页 |
4.4 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4.1 偿债及现金流风险 | 第56页 |
4.4.2 盈利和营运风险 | 第56页 |
4.4.3 发展困境和内控风险 | 第56-58页 |
第5章 和记黄埔地产公司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 第58-64页 |
5.1 偿债及现金流风险应对 | 第58-60页 |
5.1.1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 第58页 |
5.1.2 增强偿债能力,减少负债比率 | 第58页 |
5.1.3 改进筹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 第58-60页 |
5.2 盈利和营运风险应对 | 第60-61页 |
5.2.1 创新销售模式 | 第60页 |
5.2.2 提高销售管理水平 | 第60-61页 |
5.3 内控风险应对 | 第61-62页 |
5.3.1 强化成本管控 | 第61页 |
5.3.2 完善管理制度 | 第61-62页 |
5.3.3 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 第62页 |
5.3.4 改善工作环境,树立企业文化 | 第62页 |
5.4 发展风险应对 | 第62-64页 |
5.4.1 加大土地储备力度 | 第63页 |
5.4.2 开拓多元发展空间 | 第63-6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64-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