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其他仪器仪表论文

基于相位测量轮廓术的三维重建系统标定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三维重建技术概述第12-14页
    1.3 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基本原理第14-17页
        1.3.1 相位提取第14-16页
        1.3.2 相位展开第16-17页
        1.3.3 相位-高度映射第17页
    1.4 相位测量轮廓术中系统标定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9-22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2 主要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摄像机标定原理与方法第22-40页
    2.1 常用坐标系及空间变换第22-28页
        2.1.1 常用坐标系第22-25页
        2.1.2 空间变换第25-28页
    2.2 摄像机的成像模型与标定原理第28-35页
        2.2.1 针孔成像模型第28-29页
        2.2.2 透视投影矩阵第29-31页
        2.2.3 摄像机的内外参数第31-34页
        2.2.4 摄像机的畸变模型第34-35页
    2.3 摄像机标定方法第35-39页
        2.3.1 传统摄像机标定方法第35-37页
        2.3.2 摄像机自标定方法第37-38页
        2.3.3 基于主动视觉的标定方法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基于多项式拟合的相位-高度映射系统的标定第40-54页
    3.1 相位-高度映射的数学模型第40-44页
        3.1.1 显式相位-高度映射模型第40-43页
        3.1.2 隐式相位-高度映射模型第43-44页
    3.2 多项式拟合原理第44-45页
    3.3 多项式拟合标定方法的研究第45-53页
        3.3.1 拟合阶次对标定精度的影响第46-49页
        3.3.2 拟合数据量对标定精度和速度的影响第49-50页
        3.3.3 分段式多项式拟合标定第50-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三维重建系统组成与实验结果分析第54-78页
    4.1 实验系统结构第54-55页
        4.1.1 硬件系统第54-55页
        4.1.2 软件系统第55页
    4.2 标定数据分析第55-59页
        4.2.1 摄像机标定数据第55-58页
        4.2.2 多项式拟合标定数据第58-59页
    4.3 软件环境对标定速度的影响第59-60页
    4.4 阴影补偿与纹理贴图第60-66页
        4.4.1 阴影补偿第60-62页
        4.4.2 纹理贴图第62-64页
        4.4.3 实验验证第64-66页
    4.5 摄像机走位与路径规划第66-74页
        4.5.1 摄像机FOV的定位第67-69页
        4.5.2 摄像机最短移动路径规划第69-70页
        4.5.3 实验验证第70-74页
    4.6 三维重建与检测实例第74-77页
        4.6.1 电路板锡膏三维重建第74-75页
        4.6.2 铝片三维重建与厚度检测第75-77页
    4.7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5.1 工作总结第78-79页
    5.2 工作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核的小型化离子阱质谱仪测控系统的研制
下一篇:基于STM32芯片便携式尿液分析仪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