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MIND方法的钢铁企业能耗优化模型及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第10-11页
        1.1.2 中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内外钢铁工业能耗优化模型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外MIND方法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第16-28页
    2.1 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第16-25页
        2.1.1 主生产系统物质流与能量流第17-19页
        2.1.2 子生产系统物质流与能量流第19-25页
    2.2 企业辅助系统第25-26页
        2.2.1 电力系统第25-26页
        2.2.2 煤气系统第26页
    2.3 能耗评价指标第26-28页
        2.3.1 吨钢综合能耗第26-27页
        2.3.2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量第27页
        2.3.3 副产煤气回收量第27-28页
第三章 能耗优化模型的建立第28-44页
    3.1 MIND方法第28-32页
        3.1.1 MIND方法简介第28页
        3.1.2 能源系统建模及优化第28-30页
        3.1.3 可视化工具软件ReMIND第30-32页
    3.2 钢铁企业生产系统定界及其划分第32-34页
    3.3 能耗优化模型的建立第34-44页
        3.3.1 目标函数第34页
        3.3.2 约束条件第34-44页
第四章 案例研究及结果分析第44-56页
    4.1 优化变量第44-47页
    4.2 目标函数第47-48页
    4.3 约束条件第48-50页
        4.3.1 物流平衡约束第48-49页
        4.3.2 能流约束第49-50页
    4.4 能耗优化模型在ReMIND软件中的实现第50-51页
    4.5 优化结果及分析第51-56页
第五章 节能减排技术对企业能耗的影响分析第56-64页
    5.1 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第56-57页
    5.2 煤调湿技术第57-58页
    5.3 热装热送技术第58-60页
    5.4 干熄焦发电技术第60-62页
    5.5 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技术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一第70-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及奖励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50km/h高速轨连铸坯凝固微观组织控制研究
下一篇:炼钢—连铸运行过程作业时间协调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