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辽宁省实证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意义 | 第9页 |
·科学发展观内涵 | 第9页 |
·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含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人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基于组合赋权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5-20页 |
·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型建立的思路 | 第15页 |
·指标标准化处理 | 第15-16页 |
·正向指标的标准化 | 第15页 |
·负向指标的标准化 | 第15-16页 |
·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的组合赋权 | 第16-20页 |
·G1法求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 | 第16-17页 |
·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 | 第17页 |
·标准离差法计算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 | 第17-18页 |
·基于决策者偏好及赋权方法一致性的组合赋权 | 第18-20页 |
3 实证分析 | 第20-32页 |
·评价对象 | 第20-22页 |
·评价对象的选取 | 第20页 |
·指标数据的来源 | 第20-22页 |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22-24页 |
·正向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22页 |
·负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 第22-24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4-28页 |
·用G1法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 | 第24-25页 |
·用熵权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 | 第25页 |
·用标准离差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5-26页 |
·组合权重的计算 | 第26-28页 |
·评价结果 | 第28-29页 |
·单一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 | 第28-29页 |
·综合评价结果 | 第29页 |
·对评价结果进行排名 | 第29-30页 |
·辽宁省14个市的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分析 | 第30-32页 |
·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指标分析 | 第30页 |
·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准则层分析 | 第30-31页 |
·辽宁省14市人的全面发展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4 对辽宁省14个市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32-35页 |
·建立健全环保体制机制 | 第32-33页 |
·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 第32页 |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 | 第32-33页 |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 第33页 |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 | 第33页 |
·多渠道就业政策促进积极就业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A | 第38-42页 |
附录B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