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2D图像显著性检测 | 第16-17页 |
1.2.2 3D图像显著性检测 | 第17-18页 |
1.2.3 光场图像显著性检测 | 第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光场及显著性检测基本理论 | 第20-30页 |
2.1 光场理论及光场数据处理 | 第20-25页 |
2.1.1 光场概念及Lytro光场相机 | 第20-22页 |
2.1.2 光场数据处理 | 第22-25页 |
2.2 图像显著性特征及其评价标准 | 第25-29页 |
2.2.1 底层特征 | 第25-26页 |
2.2.2 先验信息 | 第26-27页 |
2.2.3 评价标准 | 第27-28页 |
2.2.4 光场显著性数据集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基于光场聚焦信息的显著性检测 | 第30-44页 |
3.1 问题提出及算法描述 | 第30-31页 |
3.2 基于聚焦信息的显著性分析 | 第31-37页 |
3.2.1 聚焦切片集的清晰度度量 | 第32-34页 |
3.2.2 背景区域提取 | 第34-36页 |
3.2.3 对象性和前景切片测量 | 第36-37页 |
3.3 显著性计算 | 第37-39页 |
3.3.1 位置先验 | 第37-38页 |
3.3.2 背景区域对比显著度 | 第38页 |
3.3.3 前景目标聚焦显著度 | 第38页 |
3.3.4 显著性融合 | 第38-39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2页 |
3.4.1 实验设置 | 第39页 |
3.4.2 LFS模型的参数分析 | 第39-40页 |
3.4.3 与2D显著性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基于光场深度的显著性检测 | 第44-55页 |
4.1 问题提出及算法描述 | 第44页 |
4.2 基于光场深度的显著性检测 | 第44-45页 |
4.3 基于颜色的显著性检测 | 第45-46页 |
4.4 显著性融合 | 第46页 |
4.5 基于背景概率的显著性增强 | 第46-47页 |
4.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54页 |
4.6.1 实验设置 | 第47页 |
4.6.2 不同光场显著性线索的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4.6.3 与2D及2D深度扩展显著性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49-52页 |
4.6.4 与LFS光场显著性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总结 | 第55页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