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探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1.4.2 逻辑分析法 | 第11-12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5.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5.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农业保险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农业经济 | 第15-17页 |
2.1.1 农业经济概念 | 第15页 |
2.1.2 农业经济风险 | 第15-17页 |
2.2 农业保险 | 第17-19页 |
2.2.1 农业保险的概念 | 第17页 |
2.2.2 农业保险的作用 | 第17-19页 |
2.3 农业保险的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2.3.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9-20页 |
2.3.2 福利经济学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国外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研究 | 第22-29页 |
3.1 国外农业保险基本特点 | 第22-24页 |
3.1.1 经济发达国家 | 第22-23页 |
3.1.2 发展中国家 | 第23-24页 |
3.1.3 经济转型国家 | 第24页 |
3.2 国外农业保险运作模式 | 第24-29页 |
3.2.1 政府主导型模式 | 第24-25页 |
3.2.2 政府支持型相互保险模式 | 第25-26页 |
3.2.3 民办公助型模式 | 第26页 |
3.2.4 政府重点选择性扶植模式 | 第26-27页 |
3.2.5 国外农业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研究 | 第29-34页 |
4.1 发展历程 | 第29页 |
4.2 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4.2.1 农业风险险种少,覆盖面狭窄 | 第30页 |
4.2.2 农业保险经营亏损严重 | 第30页 |
4.2.3 农业保险经营没有立法保障 | 第30页 |
4.3 农业保险特点 | 第30-31页 |
4.4 保险种类 | 第31-32页 |
4.5 运作模式 | 第32页 |
4.6 农业保险制度问题分析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农业保险模式和制度优化设计 | 第34-44页 |
5.1 中国农险模式 | 第34-37页 |
5.1.1 为政府代办农险的商业性保险公司 | 第34-35页 |
5.1.2 专业的农险公司 | 第35页 |
5.1.3 相互模式的保险公司 | 第35-36页 |
5.1.4 政府与保险公司成立“共保体” | 第36页 |
5.1.5 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 第36-37页 |
5.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选择 | 第37页 |
5.3 农业保险体制设计 | 第37-40页 |
5.3.1 政策性农险体制的发展目标 | 第38页 |
5.3.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模式 | 第38-39页 |
5.3.3 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方式 | 第39-40页 |
5.4 制度优化设计 | 第40-44页 |
5.4.1 农业保险的产品创新 | 第40-41页 |
5.4.2 分类治理的保险产品组合 | 第41页 |
5.4.3 农业保险的产品创新 | 第41-42页 |
5.4.4 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 | 第42页 |
5.4.5 做好保险分区工作 | 第42-44页 |
第六章 本文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4-45页 |
6.1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七章 政策建议 | 第45-47页 |
7.1 政策建议 | 第45-47页 |
7.1.1 尽快立法以保障农业保险的发展 | 第45页 |
7.1.2 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模式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0-52页 |